段亦知的弟弟正在地上玩,保姆在一旁看着。

    段亦知回了自己房间,小楠初紧紧跟着——楠珏欣慰地看着小家伙的背影,他果然是很想跟段亦知交朋友——也就不叫他回来了。

    坐下后,楠珏将刚才发生的事情说了一遍。

    阮惠敏听了,脸上的担心很真实:“怎么会,他已经好久没这样了……这孩子,刚才怎么一句都不说呢……”

    楠珏装模作样地问:“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段院长也没办法么?”

    段家梁是国内有名的外科医生,同时还是一家私立医院的院长。他见过无数疑难杂症,认识很多专家名医,可惜无人能查出段亦知的病因。

    阮惠敏无奈地摇头:“……他从出生开始就这样了,看过无数医生,都找不到原因。”

    “检查不知做了多少次,可身体的各项指标都很正常。有医生怀疑这是心理因素造成的,也做过心理治疗,但依旧没什么用。”

    从出生开始?

    楠珏觉得哪里不对,要是小仙狐干的,时间线好像对不上了……

    面上依旧淡定友好:“小小年纪真是受苦了……我家孩子挺喜欢他的,不介意的话,让他们尝试着交个朋友吧?”

    “只要你们不介意,那自然是好的。”阮惠敏似乎有些为难,“但他从小性格就不太好,特别阴沉,也不太爱跟人接触,再加这个病……我怕他会伤害到你家小孩。”

    乍一听没什么问题,好像只是母亲的担忧,将可能发生的风险说在前头。

    可仔细琢磨,似乎哪里不对。

    楠珏觉得段亦知挺懂礼貌的,就是性格冷了些,但这又不是什么缺点。

    然而在阮惠敏的说辞里,她对段亦知的评价都是消极,好像他是一个潜在的高风险。

    楠珏试探地问:“可他看上去不像这样的孩子啊?”

    “他心地是不坏的,都是这个病造成的。”阮惠敏叹气,“有时情绪会不太稳定,对弟弟也很冷淡,我们都拿他没办法。”

    楠珏倒觉得家长也占其中部分因素。

    首先谁会用“阴沉”来形容自己的小孩?

    他知道原因,也看得出段亦知本性不坏,可一般家长不知道,听到人家亲妈说这些,哪怕没发生过什么,都要被吓到了。

    但看阮惠敏不像有心机的人,说这些话并非故意针对,她就是真心这么认为。

    这种情况最难解决,楠珏总不能第一次见面就说教人家。

    楠珏道:“我倒觉得他挺懂事的,是个好孩子,我家小孩也很喜欢他,他们应该能成为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