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上次给刘备加封的官才正四百石。升一级是比六百石,再升才到正六百石。所以这次可是正儿八经让他做一万户以上的大县县令了,管辖调度的资源能比上次多一倍。

    但是,刘虞也说了,如果“屈服于皇帝收钱的淫威”,乖乖就范,对刘备的名声,多多少少是有一点负面影响的。

    当然了,“因为确有才华、为朝廷所需,被征辟为官”,给点“修宫钱”,肯定比完全没才华、100%主动堆钱买官,名声损失要小很多。

    但真正最有“气节”的官员,是直接选择“拒绝交钱才能做官,宁可不做”,甚至还有自尽死谏抗拒交钱的。

    李素琢磨了一下,冒险问道:“宗伯倒是目光如炬,竟知晓我能为玄德兄出得起这钱……但玄德兄的名声,如今确实是士林忠孝两全之榜样,轻易伤损,恐怕对士人报效朝廷的士气、决心也是一种损失。

    还请宗伯指点,可有只花钱、却不损名的办法,最好是我们乖乖交钱,但外人不知道我交了钱,哪怕为此多交点也无所谓。卑职知道这个不情之请可能很为难……卑职绝不是为了私利。”

    刘虞闻言,站起身来,来回踱步了一会儿,仔细盯着李素,甚至绕到背后观察他的神色、举止变化。

    良久,刘虞叹道:“倒也不是没有办法,但你可敢发誓,稍后之言,出我之口,入你之耳,绝不外泄!”

    李素心中一凛,似乎已经猜到,连忙发誓:“宗伯稍后所言,我李素若有泄露,身败名裂。”

    他没说什么要死要活的代价,而是说“身败名裂”。

    但偏偏是这个赌咒的措辞,居然让刘虞心有戚戚焉。

    这也是个知道名之妙用,或重于性命的存在,大家是同道中人呢!

    惜名之人,便当以名动之。相反,李素刚才要是说出个诸如“五雷轰顶、不得好死”之类的誓词,说不定刘虞还不屑一顾。

    刘虞就这般鬼使神差地被打动了,他悄声说道:“那你便给我八百万,我帮你通过别的路子想办法,向陛下讨一道‘特赦修宫钱’的恩旨!”

    李素极为短暂地一愣,随后瞬间秒懂。

    如果是给了钱还败了名,那就只用给六百万!

    如果想“给了钱但不让外人知道你给了钱”,也就是“做了坏事不留名”,那钱方面你就要损失更多!你得给八百万!

    多出来的两百万,是用来让汉灵帝把这事儿的骂名全部拉仇恨拉走、给一道“别的官上任都需要给钱,唯独给这个官特别豁免”的诏书!

    说不定,就是因为刘虞身为大宗正,他有直达汉灵帝的秘密送钱渠道、秘密到连汉灵帝身边的十常侍都能绕过!

    一刹那间,李素忽然回忆起上辈子看《后汉书》时看到的一条记录:

    整个灵帝中平年间,天下官员上任都需要给“修宫钱”,即使是才干再卓著、朝廷再急需你,最低最低也就打到三折的折扣,几乎没有豁免的。

    《后汉书》唯一一个明文记载的豁免案例,就是大宗正刘虞调任幽州牧这次。

    汉灵帝下了一道被载入史册的特旨,强调他深知刘虞是个清官,没钱,让他不用给修宫钱就能上任。

    而这道诏书,也让刘虞的威名进一步提高,几乎到了河北无人不敬仰的程度,大家都知道他是全国唯一一个皇帝特旨认证过的清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