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时候老想跟自己较劲,不想钻进厨房里做菜,但在外面折腾一圈,才发现还是端着炒锅做菜最安心。

    我最高兴的事儿,就是忙完之后看着店里的顾客大口吃菜的样子,特有成就感,因为那些菜都是我做的。”

    都是厨师,所以聊着聊着,话题就扯到了做菜上面。

    徐拙好奇的问陶亮:“你家的肘子这么好吃,是祖传的吧?”

    陶亮笑了笑说道:“算是吧,我爸是按照我爷爷教的做法来做,我是按照我爸教我的做法做。这么多年过去,做肘子的手法越来越娴熟,味道也越来越好吃。”

    几十年来专注一件事,哪怕天赋再差,也能做到极致。

    更何况,人家陶亮的天赋并不差呢。

    徐拙觉得,在做肘子方面,陶亮的手艺在京城乃至整个鲁菜圈子里,都应该是排上号的。

    这更坚定了徐拙继续寻找鲁菜师傅的想法,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见识更多的菜品,认识更多的厨师。

    同时也能给以后的偷师创造条件。

    想到这里的时候,徐拙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

    狗系统安排这个任务,不会真的让自己认真感受鲁菜的博大精深吧?

    毕竟这些饭店能够在京城屹立不倒,绝对有自己的独门手艺。

    要是把他们的拿手菜全都学会,那家伙,那自己岂不是得上天?

    这当然只是一个念头,徐拙肯定不会付诸行动的,毕竟各家的手艺都是各家的不传之秘,用偷师的方法学到手有些不妥当。

    回头真要学的话,还是想办法给对方一些好处。

    比如陶亮经营的这家山东味道,徐拙就在离开的时候特意在微博上发了张肘子的照片,同时还带上山东味道的门头和地址。

    然后是简简单单一句话:“这家的肘子真好吃,喜欢吃肉的同学千万不要错过。”

    广告词很简单,甚至有些敷衍,但对于陶亮的山东味道来说,已经足够了。

    因为从过了饭点之后依然有人等位就能看出,山东味道不缺顾客,缺的只是些许名气和底蕴而已。

    这点,徐拙能给。

    以后拉着陶亮做几次直播,拍几次视频,名气就有了。

    而底蕴更简单,让李浩回头写篇文章赞美一番就行了,别的不说,单把三代人对肘子的坚持,就是最好的宣传材料。

    徐拙帮陶亮提升名气,陶亮也投桃报李的表示会把相熟的饭店老板和大厨拉过来,这种协会性质的团体,自然人越多越好,而且陶亮这会儿拉的人越多,越是积极主动,以后在协会里的地位就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