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昭勋阁特制章,并非赵桓独创,这是汉高祖刘邦搞出来的一套特赦制度。

    丹书铁券。

    帝王赐给功臣、忠臣的一种特殊凭证,随着时代的发展,丹书铁券也从丹书,变成了金书,名称也变成了金书铁券。

    皇帝和各大臣一分为二,具体从哪里截开,就看皇帝的心意了。

    保证了独一无二,不可被仿造之外,金书铁券的免死次数一般都在三次及三次以上。

    大宋也有类似的制度,赵匡胤当初黄袍加身之后,赐给了柴家丹书铁券,这份丹书铁券的效力要比历朝历代都要大得多,柴氏后人犯罪也不得加刑。

    也正因为如此,赵桓只能绕一个大圈,先建一个昭勋阁,数一数历代功勋的功过,然后在昭勋阁的基础上,加一个昭勋阁特制章来。

    否则直接赏下去丹书铁券,后患太多了,大宋这个丹书铁券效力实在是大的过分。

    丹书铁券,传于无穷,故曰世券。

    世代流传的免死令,赵桓当然还是慎重了些,只能免死一次。

    李邦彦依旧是那副不太聪明的样子,愣愣的看着名单出神,看着昭勋阁特制章的授予方式。

    “官家,臣就不用了吧。”李纲看着名单上还有自己,而且还要被授予特制章,吓了一跳,赶紧拒绝。

    君恩难受啊,李纲刚说了王禀,就轮到自己了。

    免死金牌是谁发的?那是皇帝发的!

    皇帝说有用,那就有用,皇帝说没用,那就没用。

    毕竟拿着丹书铁券的柴家嫡系,连太祖朝都没活过,就没得干干净净了,被杀还是自然死亡,是谁动的手,其实都不重要,反正是直系都死透了。

    直到仁宗朝的时候,仁宗皇帝才想起来还有个柴家,弄了两个有名无实连俸禄都极低的公爵。

    这俩公爵还不是柴荣的后人。

    那丹书铁券在哪里?

    没人知道,反正没在柴家人手里就对了。

    种师道的功勋自然值一块昭勋阁特制章,他也没有后人继承。

    王禀的军功拿这枚特制章没有任何心理负担。

    你老赵家不认是你老赵家的事,我王禀拿是我的事,这是我应得的。

    李纲就不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