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伊和点墨都笑,三人便就近找了个小摊子吃饭。吃完饭王伊又去附近的人家送去名帖和礼物,告知这座宅子里新搬来了人,是九省统制王子腾之子王伊。

    第二日清早王伊带着点墨拜访贾府。阍者通告,三人从角门进入贾府,照例先去拜访贾政。当时贾政点完卯回来,正在书房看书。听小厮传告王伊来拜访,便让他在荣禧堂正堂等候。

    荣禧堂内的布置和王家正厅相似都是北面东西两座,下方两溜楠木交椅。王伊坐在西边下首的交椅上,见贾政从门后出来,起身行礼:“小侄王伊,见过姑丈”。

    贾政却只觉得眼前一团黑,看不清五官:“怎么今日没点灯?”

    身旁忽的传来一声轻笑,却戛然而止。贾政还没反应过来,就见身边的小厮跪地道:“回老爷,点灯了”。

    贾政蹙眉:“点灯了怎么……”

    哦,是人太黑。

    他沉默了,打量着王伊:“我记着以前还挺白的”。

    王伊委屈到说不出话。但也不会把自己变黑的前因后果解释清楚,毕竟混入军队也不是一件小事。便只说是不注意,晒黑了。

    听罢,贾政开始尬聊:“那挺好”。

    王伊也尬聊:“是啊是啊”。

    二人大眼对小眼,王八对绿豆,又一起“呵呵”尬笑。

    怎能如此尴尬?得缓解一下。贾政咳嗽清嗓:“最近可读了什么书?”

    王伊答:“正在读《三国志》”。

    贾政蹙眉:“哪里需要读哪些?先把《四书》背了才是正事”,端起茶一抿。

    王伊不假思索:“背完了”。

    一口茶还没下去,差点喷出来。贾政努力咽下去,勉强维持笑容:“《四书》背完算是什么事?我像你这般大的时候,不论其他,朱子的《孟子》注解也已经看了大半”。朱子指的正是南宋著名的学者朱熹。

    王伊不以为意:“哦,朱子的注解我读完了。不仅如此,赵岐的注解我也看完了”。轻飘飘的一句话,却很凡尔赛。

    贾政承认被装到了。他想起宝玉和贾环的情况,心里酸溜溜地,但面上还是一脸大度:“你还年轻,朱子的注解岂是那么容易看懂的?所谓‘出浅入深’,就是它了。我幼时读《孟子集注》,以为自己完全读懂了朱子的见解,现在才发现自己当时还是太年轻。你们年轻人得静下心慢慢研读,不可敷衍了事”。

    王伊想了想:“姑丈说得有理”。

    贾政笑,正想着“姜还是老的辣,老夫果然还是后辈楷模”,就听王伊喃喃道:“最近在外居住,手边没有书,幸好我全记住了,一定每日温习”。

    笑不出来了。

    贾政也没敢再给自己找刺激受,一脸菜色,大受打击。随意糊弄几句,便让王伊拜见贾母去了。

    眼瞧着王伊一出院门,贾政便唤来身边小厮,随手抓出一把碎银给他:“你去书坊买两本书,一本是朱熹注的《孟子》,另一本是赵岐注的《孟子》。买完后不用回复我,直接送给宝玉,让他背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