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之前就商议好的,毕竟宁王离京之前,少不了许多应酬和事情。
比如去皇宫向皇帝陛下辞行、和政事堂或兵部一众老臣请教辞行、安排府中事务什么的……
和之前生活节奏略有不同的是,随着诗会盛况和诗会上诸家子弟诗文的初步扩散,韦昭的诗名在高门和国子监这种地方传播了开来。
诗会之上除了事前准备好记录誊抄的韦昭、贺若云之外,没有谁能将那么多首诗都记下来。
但只记住三两首诗还是不难做到的,尤其是韦昭的诗,当天诗会上就有不少人纷纷议论,青眼频频。
所以这两天,韦昭每到国子监,都会有国子学、太学的监生来武经学这边凑热闹,上前和韦昭攀谈。
风尘三尺剑,社稷一戎冠!琴剑埋光易,英雄寂寞难!
报君台上意,凯歌奏长安!
这几句诗对这些满腹诗书,满腔抱负、不甘平庸的读书人来说,杀伤力是极大的。
谁的心中没有幻想过,有朝一日穿上朱紫官袍站在金銮大殿上指点江山!
亦或者是有朝一日身披铠甲,手持宝剑,为大周开疆扩土,留名青史!
除了一些热血上涌的青年监生想和韦昭结交之外,韦昭甚至还被两个人问道,是否已订下婚约……
此种场面着实让贺若云嫉妒了一番,不得不当众说道:“韦子明诗才不输于我!”
~~~~~~
三天之后,长安城开远门外。
城墙之上旌旗猎猎,甲士排列站在城头上,而城墙下亦是人山人海。
今日是宁王督军出征的日子,除去早已开拔的部分禁军军队,最后随同宁王一同前往陇右的是右武卫调派随军出征的两个营。
不论是粮草还是各州郡征调的军队都早已先后出发,陇右镇也已准备多时,基本上宁王这边轻装简从直奔西境,正好不耽误军情。
两个营千余人,再加上宁王府亲卫,足够保护宁王殿下安全抵达西境前线了。
此时宁王苏羡正身着戎装,在长安城开远门外向前来送行的友人们辞行。
两汉之时,大军出征之前,送行的话往往会送到长安城外几里处。
不过大周向来是在城门外送一送了事,至于随身率领的右武卫两营会在开远门外几里处列阵等待,不会都聚集在城墙下。
往常年,肃王、康王督军出征的时候,来送行的往往多是一些世家高门出身的官僚,朝堂之上得来一小半。
但今日宁王出征,朝堂之上的官僚将军们没来几个,来得多是平时宁王饮宴诗会所结交的人,有些许世家子弟,也有居在京中的书生和太学生们。
比如去皇宫向皇帝陛下辞行、和政事堂或兵部一众老臣请教辞行、安排府中事务什么的……
和之前生活节奏略有不同的是,随着诗会盛况和诗会上诸家子弟诗文的初步扩散,韦昭的诗名在高门和国子监这种地方传播了开来。
诗会之上除了事前准备好记录誊抄的韦昭、贺若云之外,没有谁能将那么多首诗都记下来。
但只记住三两首诗还是不难做到的,尤其是韦昭的诗,当天诗会上就有不少人纷纷议论,青眼频频。
所以这两天,韦昭每到国子监,都会有国子学、太学的监生来武经学这边凑热闹,上前和韦昭攀谈。
风尘三尺剑,社稷一戎冠!琴剑埋光易,英雄寂寞难!
报君台上意,凯歌奏长安!
这几句诗对这些满腹诗书,满腔抱负、不甘平庸的读书人来说,杀伤力是极大的。
谁的心中没有幻想过,有朝一日穿上朱紫官袍站在金銮大殿上指点江山!
亦或者是有朝一日身披铠甲,手持宝剑,为大周开疆扩土,留名青史!
除了一些热血上涌的青年监生想和韦昭结交之外,韦昭甚至还被两个人问道,是否已订下婚约……
此种场面着实让贺若云嫉妒了一番,不得不当众说道:“韦子明诗才不输于我!”
~~~~~~
三天之后,长安城开远门外。
城墙之上旌旗猎猎,甲士排列站在城头上,而城墙下亦是人山人海。
今日是宁王督军出征的日子,除去早已开拔的部分禁军军队,最后随同宁王一同前往陇右的是右武卫调派随军出征的两个营。
不论是粮草还是各州郡征调的军队都早已先后出发,陇右镇也已准备多时,基本上宁王这边轻装简从直奔西境,正好不耽误军情。
两个营千余人,再加上宁王府亲卫,足够保护宁王殿下安全抵达西境前线了。
此时宁王苏羡正身着戎装,在长安城开远门外向前来送行的友人们辞行。
两汉之时,大军出征之前,送行的话往往会送到长安城外几里处。
不过大周向来是在城门外送一送了事,至于随身率领的右武卫两营会在开远门外几里处列阵等待,不会都聚集在城墙下。
往常年,肃王、康王督军出征的时候,来送行的往往多是一些世家高门出身的官僚,朝堂之上得来一小半。
但今日宁王出征,朝堂之上的官僚将军们没来几个,来得多是平时宁王饮宴诗会所结交的人,有些许世家子弟,也有居在京中的书生和太学生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