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宁握紧小拳,只恨不能去打薛楚玉一顿让他老实点,眼下到了什么样的关口,弘文馆别院的案子勾勾连连,竟可能关乎着大唐朝堂,薛楚玉怎还能只考量一己私利。今日陷他到京兆府只是个开端,若他再不识好歹,樊宁便打算替他兄长收拾他一顿,让他好好长几分教训。

    翌日清早,天方擦亮樊宁就贴好面皮,打算用了早饭后即刻去平阳郡公府找薛讷报到。才出了客栈,就见高敏坐在店前的面摊上吃着胡饼油茶汤,两人四目相对,樊宁少不得与他招呼:“高主事,好巧,你从法门寺回来了?”

    “是啊,才进城,还没来得及回刑部报到。宁兄还没用早饭吧?过来一起吧!”

    樊宁本想推辞,但被高敏热情邀请,实在不大好脱身,她只得坐在了高敏身侧,也点了一份同样的早餐吃了起来。高敏边吃边问道:“才进城就听说薛御史出事了,宁兄可去看过他了?无碍罢?”

    没成想高敏的耳报神如此灵通,这么快就听说了昨夜的事,樊宁顿了一瞬方回道:“啊,大抵无碍罢,高主事怎的一进城就听说了……”

    “在这长安城里,薛家的事传得极快,除了薛大将军功勋卓著外,主要还是薛御史招人。你说,他年近及冠,身份高贵,潇洒不凡,还没有定亲,又与太子交好,哪个姑娘会不喜欢?若非这几日,旁的事传得沸沸扬扬,只怕现下就有几十号人围在平阳郡公府外看热闹了。”

    樊宁猜测高敏说的“旁的事”正是安定公主案,想帮薛讷套几句话:“对了,高主事可听说公主的案子了?回长安一路,我与薛御史见许多十六七岁的姑娘都携家带口地出逃,闹得人心惶惶的。”

    “可不是嘛”,高敏握住樊宁的肩,在她耳畔低语道,“听说天皇下令追回安定公主的骸骨,但天后则秘密命来俊臣去寻找永徽五年出生,被人抱养的姑娘……这是何意,不必高某言明,宁兄也应当懂的,所以有门路的人都在四处寻访,这才闹得人心惶惶。”

    高敏在樊宁耳边说话,热乎乎的气息惹得她很是不自在,后撤一步又问道:“可是天后许了什么高官厚禄?前阵子的弘文馆别院大案,也不见他们这般上心啊?”

    “你没听说过‘娶妻得公主,平地生官府’吗?你且看看天皇天后对太平公主何其娇宠,便能猜出,若是安定公主真的还活着,会有何等待遇。若是谁能提前一步找到公主,再得到公主的青眼,这辈子还需发愁吗?不过啊,依我看,我们刑部就没几个模样好的,公主就算瞎了傻了也看不上他们,只有我高某还算有几分希望罢。”

    樊宁想起上次曾见过那一高一矮两主事,深觉得高敏的话有理,撇嘴笑了两声,吃了几口胡饼,起身请辞:“时辰不早了,想来高主事也着急回刑部,宁某就不耽误了,即刻往平阳郡公府找我家主官去。”

    “宁兄客气,记得替高某向薛御史带好。”

    两人行礼拜别后,樊宁驾马向崇仁坊驶去,才进了大门,就见那贼眉鼠眼的刘玉正站在景观山前给一群仆役训话,看到樊宁,他满脸不服之色。

    樊宁打小多见这样的无赖,面无表情,重重一拍腰间的佩剑,即刻便吓得那刘玉如王八似的一缩脖子,不敢再造次了。

    打从昨晚樊宁离开后,薛讷一直躺在榻上思索,几乎一整夜不得安眠。

    案情实在是千头万绪,离开法门寺遭遇火灾,差点害得他与樊宁葬身火海,如今薛府又出了这档子事,令他险些中毒而亡。若是寻常人肯定要认定乃是有人一路追杀,要置自己于死地,可薛讷总感觉其中有些地方无法解释得通,昨日在薛府的遭遇,似与前情并无瓜葛。

    凤翔客栈的失火案,多半会被当地官员以“庖厨走水”为名结案。此案的凶手若真是弘文馆案的同一人,那就意味着凶手能如樊宁一般,靠着功夫飞檐走壁潜入薛府,到后厨下毒。可若这样一来,毒就会出现在所有人的鱼羹里,而不是只有自己的鱼羹里有;而传菜的侍婢,事先也并不知道哪一份鱼羹会放到自己面前,想在传菜的过程中下毒亦是不可能;上菜后,自己便片刻也没有离过席位,也不可能有人投毒。

    思考又进了死胡同,薛讷性子再沉定亦不由得起了三分烦躁,不知怎的,打从弘文馆别院大案开始,最近总是频频碰壁,毫无头绪,再这般下去,不单会辜负太子的信任,亦无法为樊宁洗清冤屈。

    薛讷坐起身,压下烦躁的情绪,闭上双眼,努力使自己集中精神,回溯到昨夜的案发之时。

    薛讷犹如一个看不见的旁观者,站在只存在于自己脑海中的宴厅里。不远处,母亲柳夫人坐在正中主位,几位叔父列居次席,自己则与薛楚玉隔着过道相对而坐,一如方才开宴时的情景。

    “还有一个月,阿兄若是再捉不到凶手……”薛楚玉讥诮道。

    不是此处,薛讷摇了摇头,跳过了这一段。

    “是刘玉的家人缴纳了罚银,兄长别血口喷人……”

    也不是此处,薛讷又摇了摇头,将这一段也跳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