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给我的葬经可还在我的怀里揣着呢!我自然要尽快学习一下。

    翻来藏经,每一页都记录着关于殡葬的事情,我先大体的翻看了一遍,等我在放下之后,确是慢慢的震惊。

    因为我实在没想到原来在殡葬这方面还有那么多的历史。

    并且在不同的时期都会有不同的进步。

    早在原始社会的时候,因为那个时候人类的认识比较浅显,所以便产生了宗教意识,开始相信灵魂不死的说法。

    最开始的时候,并没有人死之后需要埋葬的说法。

    可是在有了灵魂不死的说法之后,就开始有了各种各样的仪式,有了埋葬死者的做法。

    在《通典》里面记载,“在太古的时候,在丧事中是有规定的,古代殡葬的人员,必须穿着厚厚的衣服安置在棺木之中,不能封存也不能竖立,丧事的时间是永久的,亲人随时可以来叩拜。“

    而到了半坡时代,在墓碑中,埋葬的死者开始头部朝西,表示让死者去西天极乐世界的意思。

    对于这种宗教信仰,对死者的敬畏之情,一直延续到母系社会的产生。

    在到夏商周三个朝代的时候,殡葬礼仪已经开始系统化发展,有了一定的程序步骤。

    从护球上可以得知,那个时候的殡葬仪式是最原始的状态。

    比如现如今停尸三天,入敛棺椁等仪式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

    而等到了春秋战国的时候,殡葬礼仪就已经很接近现代化了,可以说是成为了模板。

    在让刚去世的时候要举行一种礼仪,各个亲属家人要爬上房顶对着北方为死者招魂,当时这种仪式叫做“复礼”,也就是我们现在的招魂。

    而在复礼结束之后便是哭丧,眼泪便代表了亲人对死者的伤痛悲哀,然而现如今却发展的有些表面化。

    甚至还出现了一种专门哭丧的工作,只是他们为了表示的不是自己的哀痛,而是在变相的展示自己,或是孝心,或是财力。

    沮丧结束之后,就该为死者净身了。

    而在净身的时候,也是很有讲究的。

    净身就是所谓的沐浴更衣,毕竟人死了,总得要干干净净的离开。

    在沐浴的时候,要先帮死者脱掉衣服,在用盆子打来水,用勺子舀水从死者的头上开始向下往身子上倒,再用特制的毛巾擦拭身体。

    而为死者擦身通常也是有将就的,通常是要由死者的最亲近的人来做的。

    如果死者只有一个孩子,这还到好说,但是如果是多和孩子的话,问题可就来了。

    因为都说这净身是可以帮死者做的最后一件事情,由谁来做的话,死者是会庇护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