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太太喊;“宁宁,你出来。”

    宋凤宁放下手里的书,走出房间,笑着朝三位姨太太问好,三位姨太太争相夸宋凤宁。

    “二小姐真是聪明,现在炒股的全砸在手里了,我们不但拿回本钱,还有这么大的赚头。”

    “我们相信二小姐,当初把手里的钱交给二小姐就对了,股市里全都赔的一塌糊涂。”

    最高兴的是投了两千块钱的姨太太,半年不到变成三千块,嚷着,“今天我请客,我挣的最多。”

    拿了十块钱出来,吩咐张嫂,“买吃的。”

    张嫂今天得了六十块钱,两角钱一斤猪肉,够吃多少猪肉。

    皆大欢喜。

    转眼到了年底,银根趋紧,股市上只有卖出而无人买进,证券交易所处于四面楚歌的境地,终于宣布无法办理交割,有人因此自杀。

    二太太听到消息,对宋凤宁大加称赞,“宁宁脑筋灵活,姨娘和太太以后要指望宁宁了。”

    宋凤宁胸有成竹,“姨娘,你和我娘等着过好日子吧!”

    大太太时不时地敲打女儿,“她不给我惹事,我就阿弥陀佛了。”

    “我家小姐最聪明了。”

    小娥佩服小姐,小姐对股市的判断全都应验了,小姐之前又没有炒过股,二小姐的小脑袋瓜灵光。

    这时有人敲门,小娥跑去开门。

    进门的是宋家大少爷,宋兆申提着一只羊腿交给小娥,买了两包点心是大太太和二太太爱吃的。

    从兜里取出两个小锦盒,说;“小妹,这是给你的发卡。”

    另一个盒子交给宋凤宁,“这枚胸针给知芳。”

    宋凤宁打开盒子,一支精致的珍珠发卡,她看宋知芳的胸针镶钻石的,说;“哥,还算你有点心。”

    还能想起她们。

    “小妹,你们都是我的亲人,我怎么能不关心你们。”

    张嫂进来,问;“大少爷留下吃中饭吗?”

    “我吃过中饭,去工厂,父亲找我说工厂那边有事商量。”

    宋凤宁警觉,现在外国棉纱大量倾销,国内棉纱市场不景气,宋家的棉纱厂日薄西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