瑗琴见他发呆,轻声道:“教主?”

    晋无咎回过神道:“那便劳烦四位姑娘带路。”

    四女知他向来便是这般说话,这次未再与他客气,瑗琴道:“教主请。”

    推开东北门,又道:“既然经过四层五层,不如走这一侧楼道。”

    晋无咎不知何意,跟随她们缓步而行。

    “青龙殿”四层分作东南、西北两个区域,与三层相似,红毯整洁铺设,绿墙四方围绕,晋无咎左右看看,不知是否又如三层般迷宫布局,两块中间隔有一条三人肩宽通道,左右正中各一扇紧闭大门,每扇门外各二人手持长枪相对而立。

    瑗琴道:

    “教主,‘青龙殿’四层五层藏有佛家道家上等武学,四层东南间为峨眉、九华、普陀、五台四派,西北间为崆峒、昆仑、青城、全真四派,相传有些精微内功招式在八派已然失传,却在‘青龙殿’中记载得十分详尽,魔神二界弟子,但凡资质过人、修为出众者,得教主允可后,可入内一览八派武学。”

    晋无咎回想起大战前夕沈碧辰所言,嗯得一声,道:“瑗琴姑娘说的前七个门派我都知道,可‘全真’之名我前所未闻。”

    瑗琴道:

    “全真为王嚞所创,自大定七年至金末间初传;金元之交至南宋覆灭数十年间,处处铁骑纵横,血火纷飞,生民涂炭,却正是全真鼎盛时期,全真武学更被称作天下玄门正宗;元宪宗八年,全真道在‘化胡经’斗争中失败,处境日渐艰难,于元中后期完成南北归宗;此后太祖为《大明玄教立成斋醮仪》所作御制序文中提及,‘禅与全真务以修身养性,独为自己而已;教与正一专以超脱。特为孝子慈亲之设,益人伦,厚风俗,其功大矣哉!’言明只支持正一,不支持全真,全真从此没落。”

    说话时五人脚下不停,不沿东北楼道继续向上,反从四层东侧折至东南,晋无咎见这一侧墙面正中又有大门,仍是二人一动不动,眼前一行经过,竟连脑袋也不转一下,想来亦是教中规矩,守卫职责所在,不以为意,瑗琴讲述全真兴衰,他听得饶有兴味,虽对太祖文中内容似懂非懂,却未出声问及。

    来到五层,又与四层相仿布置,不同处只在分作东北、西南两块,晋无咎有些明白过来,四女在四层刻意绕行,只为让自己看清五层格局,瑗琴边走边道:“五层东北间为少林武学,西南间为武当武学。”

    晋无咎道:“我在四层便有此猜测。”

    五层上六层每一处楼道皆有两名持枪弟子封堵,见新任教主亲临,赶紧递上油灯,躬身让路,晋无咎想要伸手,瑾画快一步接过,道:“我们便是再没规矩,也不敢让教主提灯。”

    晋无咎微微一笑,由得她去。

    上至六层,终于见不着向上楼阁,转为眼前一片开阔,天花板随之增高数倍,偌大空间竟无一物,除却五层通上八道楼阁,连窗户也瞧不见一扇,头顶脚下,身周墙面,竟无一处留白,所绘所雕尽是暮色山野枯枝鹎鶋,与鬼界颇有几分相似,透出一股阴森之气。

    缓行至中心,南北二侧各一扇深色石门,正上方分别写有四个大字,一为“岫岩有崖”,一为“寿山不系”,铁划银钩苍劲有力,门上刻有不知甚么怪物,面相凶恶满嘴獠牙。

    六层本与外间隔绝,是刻又已夜幕降临,四女虽非初次见这狰狞面目,却也忍不住心中害怕,相互间挽得更紧几分。

    晋无咎道:“这里为何无人守卫?”

    瑗琴道:“回教主,‘青龙殿’六层伊始,除盲仆定期清扫,仅教主与贴身侍婢来得,且我们四个只许候于外间空地。”

    晋无咎点一点头,来到“寿山不系”,在门口轻轻一推,大门纹丝不动,瑗琴道:“教主,将您颈间‘青龙玉石’放入一对鼻孔凹槽之中,便能打开这机关门。”

    晋无咎见门上图案两只斗大鼻孔间确有凹陷,大小刚巧能容“青龙玉石”,一经嵌入,立时开始旋转,大门中央自上而下出现一条曲状缺口,伸出右掌,“青龙玉石”又从中间脱落,稳稳落在掌心。

    晋无咎走入一步,内侧布洒红粉,夹杂白蓝,每一色浅尝辄止,柔和而不刺目,竟是一条龙身廊道,通体狭长,盘曲蜿蜒,环绕而上,因恰在头顶,视线为不知几层龙道所阻,暂时找不到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