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策忽的心中一动,一个念头从脑海中转过,问道:“掌柜的,问您打听打听,这铜钱折合银两,是怎么个比价的?”

    “那这可说不准了。”

    掌柜想了想,道:“若是崇祯跑马钱,一两银子当五百五十文。若是天启钱、万历钱、洪武钱、永乐钱,一两银子当六百文余。若是天启大钱十一两,那等钱即重又大且铸造精良,若是那常在人手中流转的,则后背磨开,赤黄若金,一两银子能当三十个。这是官铸的,若是那南京江浙等地造的私铸劣钱,得看成色。按照成色好坏,从一千到七八千都不等。若是太劣,要都不要!”

    他嗤笑了一声:“那边钱太烂,反倒是咱们山西有些私铸的钱,分量也足,只是铸造不够精细,有的连字儿都没有,只一个穿孔,上面写了俩字儿,一两银子也能兑两千文余。”

    “哦?”董策一惊,问道:“现如今私铸竟是这般猖獗?”

    这也不算敏感话题,那掌柜心里暗道,这位怕是头一次出来的官家公子,却是什么都不知晓的。

    “这事儿,再常见不过,四处都有,又何止咱们山西?朝廷每年官铸的钱就这么点儿,哪里够民间之用?那些穷苦人家,总不成也用银子?公子您也瞧见了,方才用银是很不便的。”他从袖袋里摸出来一个钱放到桌子上,笑道:“公子请看。”

    董策把那枚铜钱拿过来仔细端详。

    这钱直径大约在两点五厘米左右,重量为四五克之间,边缘光滑,摸上去颇为的厚实。表面已经圆滑,显然是流通了不短的时间了。论起重量成色来,这枚钱和一般的崇祯跑马钱没什么区别。而且看这颜色的话,大概在铸造的时候,铜也能占到六成的比例,不算很低的了。但是所不同的是的是,同样是圆形方孔,这钱的正面只是在穿孔的上方写了一个‘壹’字,下方写了一个‘文’字,代表着一文钱。而背面则是光滑,什么也没有。

    跟它重量大小成色没什么区别的的崇祯跑马钱五百五十个当一两银子,而这种就要一千五百个当一两银子,这大概就是铸造工艺高低的不同所产生的附加价值了。

    董策摩挲了一下这铜钱,笑道:“掌柜的,在下便贪了你这枚小钱儿了,何如?”

    掌柜的一愣,赶紧笑道:“公子言重了,何来‘贪’一说,这钱两三个才当得一枚崇祯跑马钱,自然是在下赠给公子的。”

    他又摸出两个来:“在下这里还有几个,便一并给了公子。”

    董策笑着道谢。

    他把这三枚钱平摊在手心里,三枚钱重量大小都差不多,但是上面的人文字乃至于字迹都不一样,有多有少,有楷体有隶书,显然不是一个地儿铸造的。但是无一例外,都是私铸钱。

    由此也可见得,现如今大明的私铸钱是何等的猖獗泛滥。

    在宋朝,铜钱是主要流通货币,铸造量也是极大,最多的一年,仅仅是那一年的时间便铸造了五百万贯铜钱,也就是五十亿个。

    不过在宋朝,铸钱并不是挣钱买卖,相反,这倒是个非常赔钱的差事。

    宋朝有一个非常奇葩的现象——铜贵钱贱。政府从民间买来铜,融化之后,铸造铜钱。比如说花费了七斤铜,铸造出来一贯铜钱,而这一贯铜钱根本无法买到七斤铜,大约也就是能买到五斤左右的样子。

    最可恶的是,民间许多人把铜钱融化了,然后铸造成铜器等,到时候政府来买的时候再高价卖给政府,以此牟利。

    但是宋朝时候金银等贵金属很少,铜钱是主要且唯一的大宗流通货币,宋朝政府也算是极有责任心的,便是赔钱也要大量铸造,这一国策,就算是蔡京执政期间也不例外。事实上蔡京虽然被骂作奸相,但是其理财的本事是一等一的。

    而明朝却不是,明朝铸造铜钱的量很少,怕是这些年加起来都不到五百万贯铜钱。

    前期是发放交钞之类的纸币来进行流通,后期则是白银大量涌入,成为主要流通货币。

    但是不得不说,对于百姓来说,用铜钱远远比用白银方便的多,偏偏钱又很少。既然如此,那么私铸钱大量流行并被人接受自然是很正常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