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梁州已经平定,开始养精蓄锐,李懿文则借此机会,准备将荣山国一事了却。

    当然,李懿文这么做也有好处的,孟良说过,在荣山国,有大量材料可制造藤甲兵所穿戴的藤甲,而这,正是战争利器,李懿文自然不会放过。

    不日后,李懿文便再次来到常平城。

    南川郡郡守吕齐,在得知李懿文即将抵达常平的消息后,早早便派人迎接。

    不仅如此,在得知李懿文要来后,当地不少少数民族更是自行组织队伍,纷纷出城相迎。

    显然,他们都还沒忘掉,是谁为他们带来今日的和平。

    如今的常平城,已经过数次扩建,比以往大了不少,常平城下,向云再次见到南川郡守,吕齐。

    与吕齐见面后,一阵寒暄后,李懿文便了解了一番南川现况,结果令他非常满意。

    如今的南川郡,在吕齐的治理下,比起当初李懿文初来常平时好的太多。

    吕齐从小在南中长大,对少数民族生活习俗尤为了解,管理起来自是得心应手,在他的治理下,南川郡发展很快,百姓安居乐业,辖内的异族与梁人关系可以说是整个梁南最好的。

    当然,这其中除了吕齐的治政手段外,适当武力也是少不了的,如今,吕齐在南川招募并训练了一万士兵,用来维持当地治安,效果非常不错。

    在了解到南川郡情况后,李懿文大感欣慰。

    说实话,李懿文当初将南川交到吕齐手中,并未想过吕齐会有这番成就,当时不过是权宜之计罢了,本想以后若吕齐不能胜任,便派其余人来接管。

    不料吕齐的表现倒是出乎了李懿文的意料,不仅将南川管理的井井有条,还为为李懿文提供了不少蛮兵,成了梁州一大兵力储备库。

    有功必赏,吕齐能有此表现,李懿文自然要给予吕齐一番封赏。

    在对吕齐一番安抚后,李懿文便将心思放在荣山国之上了。

    从孟良口中,李懿文了解到,荣山国处于南川以南方向,要想抵达荣山国,须穿过期间无数山川险阻方可抵达,当初孟良便是如此才抵达南川。

    念此,李懿文不由眉头微皱,如此一来,要想派遣大军深入显然不行,那就只有走精兵路线了。

    不过,在此前必须先了解荣山国情况,不然贸然领兵前去,恐阴沟里翻船。

    于是,李懿文便向孟良了解起了荣山国情况,一番了解后,李懿文的惊讶的发现,荣山国,说是一国,还不如说是一郡好听。

    荣山国总人数仅仅大约二十万左右,整个荣山国的兵力沒有超过五万,且其中除了藤甲兵外,其余士兵装备非常落后,几乎沒有像样的装备,战斗力自然比不过李懿文的军队。

    也就是说,要想击溃荣山国,李懿文只要击溃荣山国的藤甲兵即可。

    不过想到这,李懿文却是有些迟疑起來,藤甲兵的威力李懿文已经看到,仅仅是五百藤甲兵,在出其不意的情况下,便可将成倍的精兵击溃,可见其战力。

    而孟良说过,在他离开荣山国时,荣山国便已有藤甲三万以上,也就是说,荣山国五万大军恐怕大多可以装备藤甲,李懿文要想正面上击溃荣山国,并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