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南岸,如潮的陈军将燕矶下的周军营寨围得水泄不通,今日他们集结了上万兵力以及大量的攻城器械誓要将周军在江南的唯一据点拔除。

    这原本是陈军一个普通的烽燧哨堡,因为燕矶位于长江转向东南时的弯道南侧故而设烽燧,和其他沿江哨堡一般做警戒江面之用形成一条长链,自从三年前江北各州为周军攻陷后这里变成南北对抗的前线故而警戒之责更重。

    但起初的燕矶烽燧也就是一个以烽火台为主的普通哨堡,除了烽火传讯之外另一个任务是盯住江对岸巴口处周国水军营寨的动静及时示警故而驻防兵力不多,然而原本不起眼的燕矶现在却如鲠在喉让陈军寝食不安。

    周军第一次南侵郢州时燕矶自然未能幸免于难,不但数十守军非死即伤被掳走就连营寨也被荡平,折腾了月余好容易重建起来又被再度南侵的周军攻占然而对方就不走了。

    不但如此还丧心病狂的扩建把原本狭小的哨堡扩充了数倍,如今的燕矶营寨被周军经营得如同刺猬般,有数层壕沟环绕而寨墙也变成砖石结构坚固非常,兼之燕矶周围散落的一些水塘已经变得易守难攻。

    陈军几次进攻都没办法啃下这个又臭又硬的燕矶,认真总结经验教训精心准备了一番后集结兵力于今日再度进攻,虽然预期中的水军在五洲和周军决战没有展开让人意外,但是他们也决定按计划行事。

    燕矶位于江边,前几次的作战中周军战船都是靠到江边放箭发砲导致临江的陈军士兵进退不得,有鉴于此今日进攻的主要方向避开了燕矶东、西两侧而是从南侧展开,而周军也料到他们有这一手故而对南侧营寨提前做了加强。

    周军赶建的南寨将原先燕矶南端的官道截做两半,官道两侧都是水塘便成了南寨天然的护城河所以要攻打也只能沿着官道展开,其在官道两侧地势较的地方又搭建了许多砖石结构的箭楼,连同其他设施增加了进攻时的难度,但是这在陈军将领眼里不是避战的理由所以一切准备就绪后开始进攻。

    陈军大阵里响起连绵的号角声,士兵们推着盾车以及壕桥东西对进向着南寨进逼而尖头木驴则是紧随其后,因为南寨外围挖有壕沟并勾连水塘作为护城河之故需要搭便桥,先用壕桥搭好通道再让尖头木驴通过,这是进攻方必用战术而防守方也肯定会使出一切手段阻止。

    周军的反击手段十分犀利直接用投石车抛出数十斤重的大石头招呼来犯陈军,其抛射距离大约六七十步正好在壕沟外围,这也是在弓箭的有效射程内却正好把借着盾车放箭的陈军士兵砸得稀里哗啦。

    用来防御箭矢十分有效的盾车已经特地加厚原以为十分坚固结果被那沉重的飞石砸中瞬间瓦解,历经数次攻防的陈军将士第一次见到周军如此厉害的投石车心生不安。

    有的盾车被石头击中连同后边的陈军士兵一起被砸得支离破碎,盾车都抗不住更别说壕桥,虽然壕桥安上了轮子在士兵的奋力推动下移动速度很快但有倒霉的被石头砸中直接解体。

    躲过石雨的壕桥冲向壕沟可推壕桥的士兵却被寨墙上的周军弓弩手候个正着,没有了弓箭手的掩护他们在如雨的箭矢下伤亡惨重。

    陈军对于周军第一次投入使用的这些投石车有些措手不及,众所周知投石车都是要人来拉而陈军此次围攻燕矶也准备了大量的投石车以及人力,但能够将数十斤重石头抛射出六七十步距离的投石车是他们不敢想象的:这样一个投石车要多少人来拉!

    周军的投石车位于营寨里因为寨墙遮挡的缘故只露出上半截身子,光是看架子似乎比一般的投石车略大可陈军实在难以想象这般用人力拉下去还能支撑多久。

    “继续进攻,他们没多少人能一直拉砲杆发砲!”

    进攻的势头只是停滞片刻随即继续进行,不光是官道上有盾车、壕桥、尖头木驴在接近周军营寨,其外围水塘上有密密麻麻的陈军士兵划着竹筏向着寨墙前进。

    他们举着盾牌而竹筏上放着长长的竹梯,虽然每个竹筏上人数不多可同时逼近周军营寨的竹筏却不计其数,他们如同蚂蚁般就等着渡过水塘登陆用竹梯攀墙。

    陈军于东西侧同时对进围攻周军的南寨要凭着自己人多势众一拥而上,趁着寨中周军弓箭手忙不过来之际冲到寨墙下,一时间各处水塘上拥挤不堪士兵们如同过江之卿般冒着箭矢进攻。

    营寨上露出许多大弩的身影,随着巨大的弓弦声响起无数如同短矛般的箭矢飞向竹筏上的陈军士兵,有倒霉的被箭矢透身而过钉在竹筏上而更多的士兵则是奋力划水前进。

    万钧神弩,这是士兵们浮现在脑海里的一个名称,这玩意陈军也有因为颇重移动不便所以大多是放在城头或战船上使用,一发多矢威力巨大不过也正是因为如此上弦时间长,每一次发射的间隔可不短所以他们没被周军的万钧神弩吓住。

    等你们上弦完毕我们已经冲到水塘对岸抵达寨墙下了!

    然而事与愿违,周军的大弩只是沉默片刻便再度复活,弓弦声接连响起无数箭矢泼向逼近的陈军士兵,一朵朵白色或者红色的水花接连溅起而惨叫声此起彼伏。

    周军大弩的发射速度如此之快让陈军士兵猝不及防,原以为对方大弩也就前几次能保持如此速度可没想到竟然能一直保持下去,如雨般的箭矢袭击下陈军伤亡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