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房子盖的挺顺利的,但这些天都没见徐凤花再来过了,张氏一直有些担心,“青山,娘还是觉得盖这房子不值当,把钱都用在这里了,其他的咋办。”

    张氏说的也不是没有根据的,他们家就两亩田地,还租给别人种了,每年也就收上来的两成玉米小麦,磨成面粉的话顶多一百五十斤,也就够一家三口人吃一个月,所以他们家的地和没种区别也不大。

    家里没有粮食,那就处处都要去买,这次他们盖房子,就用了足足五两银子,所以日常费用上就快要捉襟见肘了。

    不过宋青山心里是有些想法的,“阿娘,您不用担心,儿子知道要怎么做,房子也不是省的了的,早晚都是要盖的。”

    ………………

    这边儿张氏还担心着,那边儿徐凤花也有了打算。

    “庞嫂子,你也知道我们家小苗,长的不差,还能干活,就是不怎么聪明机灵,只是咱们脚踩黄泥的庄稼人家,要那么聪明也没用不是,”田秀梅有些局促的坐在凳子上说出这样的话,倒是把自己燥的有些脸红了。

    不过为了女儿的后半辈子,她还是舔着老脸来找了徐凤花,难道她还能真的眼睁睁的看着女儿嫁给个泼皮老男人不成。

    虽然别人都说吴小苗人傻还好吃懒做,但在田氏心里女儿一直都是自己的小棉袄,他们二房在家里不受婆婆喜欢,他男人不咋会说话,让干啥干啥,受了气都是自己憋着受着。

    本来这样也过了二十几年了,除了偏心之外也没让他们二房累死饿死,她的大儿子也就要成家了,可问题就出在这个成家上。

    吴老婆子不想出银子就算了,居然还把主意打到他女儿身上来了,谁不知道隔壁村的跛子就是个不下地懒汉,净干些偷鸡摸狗的事儿,他那腿不就是偷东西被人抓住打断的吗。

    虽然吴婆子从来没有给过吴小苗好脸色看,但田氏也没想到就为了那二两银子的聘礼,她就要把她自己女儿推进火坑里!

    “秀梅啊,咱们也认识这么多年了,嫂子今天也不跟你说那些虚的,这人家娶媳妇啊,哪家不是找七大姑八大姨的打听女方的情况。”

    看田氏那更难看几分的脸色,徐凤花继续为难似的说道:“你家小苗那呆愣的毛病可是传出去了,有的人都说成她是个傻的了!也是作孽啊,不知道哪个长舌头的这么会作妖,这不是毁人家姑娘的嘛。”

    “那,那就真的这么严重吗,小苗她不傻,咱们和人家说清楚啊!”田氏脸色发白,说话都不利索了。

    “我说妹子你咋就不明白呢,这姑娘家最重要的是什么?是名声啊,媒婆你说的再好,人家只相信自己打听到的,到时候肯定还认为我在骗他们呢。”

    抑扬顿挫的说完后,看吊足了田氏的胃口,徐凤花也终于步入了正题。“不过,凡事都有例外不是。”

    “什么例外?”听到例外两个字,田氏连忙问道。

    “小湾村知道吧,村里的一个宋家小子,人长的齐整,本事也好,人家进一趟山弄的银子,可比得上咱们十天半个月的!就是不走运,小小年纪就没了爹。但这不影响人家的本事啊,他家前几天才刚盖了新房子,那小青瓦贴的,别提多好看了。”

    徐凤花叭叭的说了一大堆,田氏也有些意动,可是在再一想,“人家那么好的条件,怎么会同意我们这样的!”

    “这你就不知道了吧,因为他们家是猎户,就两亩田能有什么用?这衣食住行啊,就要全靠贩卖山里的畜牲,这不就落了下乘了吗。”

    不等田氏张嘴,徐凤花又接着说,“但你说这不都是瞎讲究吗,人家小子几年来又养娘又养弟的,还不是把房子盖起来了,这说明人家还是很重视娶媳妇的,二两聘礼应该也是拿的起的,咱们小苗这也容不得挑三拣四了,赶紧找个年轻有上进心的嫁了多稳妥。”

    听徐凤花这说的一套一套的,田氏感觉自己脑子有些乱,一时拿不定主意,“我再想想吧嫂子,还要和家里的那口子商量商量,我自己一个人也是说不定婆婆的。”

    “那就好好想想吧,你也别钻牛角尖,劝劝你男人,他的话肯定是比你的管用的,嫂子就先给你探探宋家口风,他们有什么意思嫂子就告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