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日后,成国公朱希忠、次辅翟銮才率领沙河大营一众文官武将进入京师,前往武英殿拜见益王。随着众人进城,京师内外各个城门随即封闭,但城内却并未戒严。

    东兴港护卫队大捷的消息也在京师迅速传扬开来,更令京师官员士绅商贾百姓振奋的消息是,成国公朱希忠、次辅翟銮以及宣大总督樊继祖、顺天巡抚杨守礼、宣府巡抚王仪、大同巡抚史道、蓟州总兵官祝雄、大同总兵王升、宣府总兵官白爵等三镇督抚总兵官率领沙河大营六万骑兵归附益王!

    消息一传开,整个京师立时为之沸腾,不过,也有很多人质疑这个消息的可靠性,毕竟这个消息太令人震惊了!很快,京师大街小巷便张贴出了告示,不仅确证明了这一消息,而且还宣布,东兴港在武清大捷,一举击溃八千骑兵,俘虏四千余人!

    告示一张贴出来,整个京师内外登时一片欢呼,所有的官员士绅商贾百姓无不奔走相告,内城外城随即便响起了密集的鞭炮声,所有人都兴高采烈,兴奋莫名,倒不是为益王高兴,而是为京师能够避免一场大战而高兴,沙河大捷、武清大捷,特别是沙河大营一众文官武将的归附,这意味着蓟州、宣府、大同三镇的的归附,这极大的削弱了嘉靖的兵力,也动摇了其他边镇的军心。

    长安右门外,严世藩坐在轿子里,看着朱希忠、翟銮等一众官员进了皇城,心里说不出的郁闷,他才是这次劝降的大功臣,但益王却没有召见他,薛良辅的解释很简单。严嵩还在嘉靖跟前做首辅,他这个当儿子的不能公开露面。

    虽说这个理由很是冠冕堂皇,但严世藩心里还是有些不是滋味,不能公开召见,难道还不能私下召见?他隐隐觉的有些蹊跷,却也想不出是什么原因。当即跺了跺脚,沉声道:“回府。”

    轿子刚刚转身,就见轿帘一开,一个人影闪了进来,严世藩一惊,待的见是伍子顺,不由的放下心来,当即道:“伍大人......。”

    伍子顺难得的一笑,耳语道:“还有一件大功。送与东楼兄......。”

    武英殿,胡万里接受了一众官员的跪拜之后,才缓声说道:“各位能不计名利,顾全大局,实是国之干城......战事一了,本王必定各有封赏。”说着,他一招手。

    薛良辅连忙将一份归附益王的公开声明展开朗读了一遍,而后扫了众人一眼。道:“诸位若是没有异议,就用印画押罢。这份声明随后会在金陵报刊载。”

    到了这地步,一众人等自然不敢犹豫,朱希忠、翟銮带头在声明上用印签押,待的众人一一用印签押,胡万里才缓声道:“本王不喜欢自相残杀,特别是大规模的自相残杀。直接挥师攻打京师,就是指望一战定乾坤,然事与愿违,嘉靖不顾及西北安危,将边军抽调一空反攻京师。不顾及江山社稷,不体恤百姓生死,实非圣明天子所为......。”

    听的这话,翟銮立即反应过来,益王这是要他在金陵报写文章攻讦嘉靖倒行逆施,而且也借机阐明他们归附益王的的理由,为他们自身行为正名,此举不仅能够动摇其他几镇边军的军心,也能起到分化瓦解官员的作用,实是一举数得!他不由的暗暗叹服。

    胡万里扫了众人一眼,接着道:“嘉靖的目标是京师,不会本末倒置,而京师有东兴港数万大军,可谓是固如磐石,无须三镇兵马协助防守,你们安心返回各自驻地,整顿军务,安抚人心,稳定军心,提防鞑靼乘虚而入,尤其是大同、宣府两镇,当然,本王也不会让你们空手回去,给三镇划拨四十五万银元,便于你们稳定军心。”

    有银子自然好办事,一众官员都是又惊又喜,惊的是,这个数字绝对不是巧合,益王这随口一说,显示出他对边军的情况极为了解,喜的是益王一开口就给年例银、京运银番了一番,朝廷给九边六镇的年例银、京运银,一年也才四十五万,如今给三镇就是四十五万,看来还是跟着益王有奔头,益王果然是财大气粗。

    待的众人谢恩,胡万里微微点了点头,这才看向翟銮,道:“令郎翟汝孝已经从太原脱险。”

    听的这话,翟銮不由大喜,喜过之后,他便反应过来,益王当众提及这事,定然是有原因的,他忙叩首道:“殿下大恩,下官感激不尽,明日就从蓟镇将家眷接回京师。”

    听的翟銮表态,朱希忠不由微微一愣,他的儿子尚小,没有随驾前去太原,所有家眷都在蓟州,略一迟疑,他也躬身道:“下官家眷也在蓟镇,愿一并接来。”

    见两人表态,一众人不由的在心中暗骂,这实际上是逼迫他们都将家眷送来京师,众人虽有不满,却也不得不纷纷跟着表态,将家眷送来京师。

    胡万里确实有扣押一众官员家眷为人质的意思,这帮子官员能够背叛嘉靖,也就能够背叛他,家眷留在京师,一个个也就多一层顾虑,至于蓟镇的其他官员家眷,他懒的理会,他不想以此来威胁一众官员,那可不是什么好名声。

    五日后,金陵报在头版头条刊载了成国公朱希忠、次辅翟銮以及宣大总督樊继祖、顺天巡抚杨守礼、宣府巡抚王仪、大同巡抚史道、蓟州总兵官祝雄、大同总兵王升、宣府总兵官白爵等三镇督抚总兵官率领沙河大营六万骑兵归附益王的消息。

    下面这是一众官员归附益王的公开声明,还有翟銮撰写的一篇文章,详细叙述了一众官员归附益王的原因,直指嘉靖为一己之私,置大明社稷和天下百姓于不顾。

    金陵报一发卖,立刻就在南京城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尤其是翟銮对大局的分析,更为引人注目,南京城内的各个大小茶楼酒肆会馆立时就挤满了各色人等,议论纷纷,虽说不乏指责翟銮等人的,但大多数人都是持支持的态度。毕竟谁也不愿意天下大乱,更不愿意看到鞑靼人卷土重来。

    南京官场的一众大员,原本大多都抱着观望的态度,一看报纸,原本门可罗雀的魏国公府大门前立刻热闹起来,停满了官轿,前来拜访的官员无一例外,都是前来表达愿意归附益王的,更有不少官员直接上折子。旗帜鲜明的表态拥护益王。

    一众官员都不傻,一个个都清楚蓟镇、宣府、大同三镇归附益王所带来的影响,随着三镇的归附,嘉靖能够调动的边军最多不过十来万,在数量上不占优势,论战力更无法与益王相比,而且也没人愿意天下大乱,两龙相争。如今益王已经占据了极大的赢面,此时不表态。更待何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