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皇上,河间大捷可喜可贺。如今建奴右路军失去统帅,正是我军大举反攻的好时间。当此时刻应当派遣一重臣至前线总督山东、河南、直隶兵马以河间为节点展开反击。驱逐右路军后回师保定与卢象升一起与建奴决战!”电光火石之间杨嗣昌急中生智。他知道杨鸿章有连续俘虏豪格与岳托的功劳在手,自己再怎么上眼药,皇上也听不进去的,与其继续打击杨鸿章,不如改为直接针对孙承宗。
闻言满堂文武目瞪口呆,先是惊讶于杨嗣昌看到的奏章的内容,那就是杨鸿章在河间府又打了大胜仗,而且好像俘虏了还是斩杀了清军右路军统帅岳托!先是豪格,然后是岳托,如果是真的,那真是不世之功。难怪皇上那么高兴,和这样的功劳比起,杨鸿章哪里还有什么罪啊?皇上说的对啊,人家杨鸿章有火枪是因为自己被荷兰人劫掠,他们起来反抗,带着水手抢了海船,难道在大海上因为担心违反朝廷法度将这些东西扔进大海马?
然后众人再次被杨嗣昌的机智惊讶了,绕了一大圈子还是要将孙承宗推出去。河间是胜利了,但是远没有到了可以反击的地步吧,要不然那卢象升在保定是玩过家家吗?当然不是,但是大部分人对现在局势也说不清道不明,杨嗣昌说是反击的哈机会,他们总觉得这个是杨嗣昌给孙承宗创造出来的机会。
“杨爱卿说的没错,朕也是此意。满朝文武杨爱卿熟读兵书通晓战阵正是总督山东、河间、高阳兵马进行反攻的不二人选。”朱由检似乎心情很好也没有计较杨嗣昌的狡辩以及王乐年的罪过,而是将杨嗣昌的灵机一动听进去了。
“呃……微臣……”杨嗣昌一时傻眼了,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皇上朱由检竟然要让他出京督战,不是一直在说孙承宗吗?皇上这是怎么了?杨嗣昌清楚得很,现在局面无论是让他接替卢象升,还是另起炉灶或者等待山东、河南兵马到位,都没办法对付多尔衮的满清骑兵啊。
杨嗣昌哪里知道在朱由检心中,在孙承宗没有起复之前,他杨嗣昌确实朝中公认的为数不多的知兵事的重臣。现在自己提出来的建议,皇上让他去以内阁大学士兵部尚书的身份总督几路兵马无可挑剔。或许在朱由检心里还认为朝臣们一定将他当做了明君,当做了杨嗣昌的伯乐呢。
看着杨嗣昌的囧样,朱由检还没有意识到哪里不对,下面的一些与杨嗣昌不对付的官员则努力强忍着不要笑出来。不过孙承宗则没有落井下石,他更多的是担心河间的局面,只见他微微一礼出班说道:“皇上,河间虽然大捷,但应该有侥幸的成分,右路军有三万人主力大部分还在,等他们反应过来一定会第一时间围困河间,河间必定会成为一座孤城。眼下最要紧的是巩固河间的防御并且以那里为支点更多地牵制建奴,才能最大程度的减轻保定以及京城的压力。
那里有我大明的粮仓,还有这些时日建奴在直隶和山东劫掠的财货,绝不能再次落入建奴手中。为今之计,先是要明确河间府的防务指挥问题。高阳的将相不和就是前车之鉴。别忘了杨鸿章还只是一个从五品的武将都奈何不了手无缚鸡之力的七品知县。河间知府向思问可是正四品文官。俗话说名不正则言不顺,当前危机形势下朝廷必须指定一人权负责河间军政!”
闻言朱由检频频点头,孙承宗不被胜利冲昏头脑,不被党争迷惑双眼,这才是老成持重之策!杨嗣昌没想到为了杨鸿章孙承宗也是豁出去了这分明是说担心正四品的文官向思问干预杨鸿章的指挥权,按照这个思路那岂不是要给杨鸿章一个总兵?这可不是杨嗣昌愿意看到的,本来孙承宗的威望就颇高,如果在外面又有一个总兵级别的傲援那地位就更加牢不可破。
杨嗣昌于是连忙又抢话道:“皇上,论功行赏的事情可以等杨鸿章、向思问等人进京之后再说。孙阁老说的没错,眼下的当务之急是河间的防务。臣以为可以拔擢杨鸿章为北直隶兵备道、河间守备,在当地募兵继续对抗、牵制建奴,待时机成熟再行反击。”
朱由检很是失望,本来在他心里杨嗣昌也算得上老成持重,尤为难能可贵的是他比起薛国观等人懂军事。如今大敌当前,他却只是一再想着党争,为了排挤孙承宗可谓手段无所不用。再看看其他重臣一个个眼观鼻鼻观心好像突然之间就入定了一样。
朱由检很失望,尽管他已经习惯了大臣们这种变化,最后朱由检将目光落吏部侍郎范福翠,范福翠察觉到皇上求援的目光稍微犹豫了一下出班奏道:“皇上,不说杨鸿章擒获豪格、岳托之功劳,单是当初组织民壮击退倭寇,在直隶三战三捷,其能力已经足以胜任一方大将了,如今战事糜烂,正是朝廷用人之际,杨相的提议未免小气了些,杨鸿章也没有太多的发挥空间。故此臣建义授杨鸿章赞治尹,升明威将军,至于职司可根据战事需要授副将或者参将。”
闻言孙承宗微微皱眉,杨嗣昌则一脸愤怒地大喊:“胡闹,那杨鸿章不过一介武夫,年方二十。况且文武殊途,范大人如此文武不分岂不是让朝廷法度紊乱么?如此下去又何以服众,那杨鸿章又如何在河间知府等人之间周旋?”
“杨相过虑了,我朝以文御武没错,也正是因为这一点那王乐年才能心安理得的赶走功臣。但是杨相别忘记了现在可是战时,非常时期用非常办法未尝不可。再说那杨鸿章,下官可是听说他在出海之前就曾经中过秀才,也算是读书人。再说到了高阳之后的所作所为比起一地知府甚至满朝公卿大夫在文治武功方面有几人能胜过他杨鸿章的。若不是年纪尚轻,下官就要建议朝廷授予他总兵了。而且将来如果战事升级,或者形势需要的话,臣是主张授予这样的能臣干将以实权的,总兵也是可以接受的。”
看到自己的老师关键时刻站出来,朱由检再次露出了笑容,心说还是自己的老师理解自己啊。让你杨嗣昌去督战又不敢,那卢象升倒是文武双,刻还不是龟缩在保定,这杨鸿章虽然年轻,但干的事情,立下的功劳可不是一般的一镇总兵能够做到的。不过朱由检还是想看看孙承宗的意思。
孙承宗的意思再明显不过那就是河间的防务必须交给杨鸿章,而且要防止关键时刻向思问捣乱。所以范福翠提议授予杨鸿章正四品的赞治尹勋位算是与实际职司为河间知府平级了。只是又加了一个正四品的明威将军的散官就是多此一举了。或者说造成文武混乱了,改成中顺大夫就没问题了。朱由检刚想开口,下面有人站了出来。
只见薛国观颤颤巍巍的出班奏道:“皇上,诸位大人,杨鸿章之功劳当然要赏,不过文武殊途却是不容混淆的。皇上,臣以为当授杨鸿章都骑尉、明威将军、河间参将。”
闻言杨嗣昌算是松了一口气一样,他知道按照杨鸿章的功劳怕是阻止不了皇上给杨鸿章授勋,那么将这个新进之人定义为武夫算是无奈之举,要不然到时候皇上一开心,将向思问官升一级,然后杨鸿章接替河间知府就更加不能接受了。
朱由检看了看孙承宗,孙承宗依旧一言不发。很显然这种事情真是没办法一时间说清。无论文武,人家都是经年累计起来的。要么中科举慢慢熬,要么去战场杀敌。杨鸿章按照他的经历也只能算是一名猛将了。但如此一来,就很难让杨鸿章不受到向思问干扰。不过向思问进士出身,年过四训在河间同样有大功,陡然间让杨鸿章窜到他的上面去怕也不合适。
有了内阁准首辅薛国观的提议,其他人想要再继续帮杨鸿章说话也比较难了,毕竟薛也说了杨鸿章的功劳还可以慢慢赏,先将河间理顺了,那么正四品的将军已经是这些在官场混了几十年的老人家眼里的极限了。不然一个二十出头的总兵让他们情何以堪!
对此朱由检也比较为难,他当然希望杨鸿章能够不断大胜仗,最后能够带领一镇兵马直接将清军的右路军干掉,然后与卢象升汇合,但他也不是那个刚刚登基做皇帝的信王了,这些年的锻炼也让她知道提拔一个人也必须慢慢来,现在只是希望杨鸿章能够在河间抗住,坚持到清军撤退,然后将豪格与岳托送到京城来,到时候再看看这家伙到底是不是第二个卢象升,如果是,那也必须重点培养一番。朱由检也想到了王承恩成精的提醒,现在他和杨鸿章都还没有见过面,总不能第一次见面这位年轻的将军已经是正三品甚至更高了吧,那自己的培养看重就会被人忽视。
眼看着皇上、孙承宗和杨嗣昌都没了声音,其他人也不好意思继续纠缠,最后其他人继续扯皮,无非就是杨鸿章年纪轻轻就升任正四品恐怕与理不合,新人不服。当然支持孙承宗的自然拿功劳说事情,而且关键是战事需要。
“皇上,河间大捷可喜可贺。如今建奴右路军失去统帅,正是我军大举反攻的好时间。当此时刻应当派遣一重臣至前线总督山东、河南、直隶兵马以河间为节点展开反击。驱逐右路军后回师保定与卢象升一起与建奴决战!”电光火石之间杨嗣昌急中生智。他知道杨鸿章有连续俘虏豪格与岳托的功劳在手,自己再怎么上眼药,皇上也听不进去的,与其继续打击杨鸿章,不如改为直接针对孙承宗。
闻言满堂文武目瞪口呆,先是惊讶于杨嗣昌看到的奏章的内容,那就是杨鸿章在河间府又打了大胜仗,而且好像俘虏了还是斩杀了清军右路军统帅岳托!先是豪格,然后是岳托,如果是真的,那真是不世之功。难怪皇上那么高兴,和这样的功劳比起,杨鸿章哪里还有什么罪啊?皇上说的对啊,人家杨鸿章有火枪是因为自己被荷兰人劫掠,他们起来反抗,带着水手抢了海船,难道在大海上因为担心违反朝廷法度将这些东西扔进大海马?
然后众人再次被杨嗣昌的机智惊讶了,绕了一大圈子还是要将孙承宗推出去。河间是胜利了,但是远没有到了可以反击的地步吧,要不然那卢象升在保定是玩过家家吗?当然不是,但是大部分人对现在局势也说不清道不明,杨嗣昌说是反击的哈机会,他们总觉得这个是杨嗣昌给孙承宗创造出来的机会。
“杨爱卿说的没错,朕也是此意。满朝文武杨爱卿熟读兵书通晓战阵正是总督山东、河间、高阳兵马进行反攻的不二人选。”朱由检似乎心情很好也没有计较杨嗣昌的狡辩以及王乐年的罪过,而是将杨嗣昌的灵机一动听进去了。
“呃……微臣……”杨嗣昌一时傻眼了,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皇上朱由检竟然要让他出京督战,不是一直在说孙承宗吗?皇上这是怎么了?杨嗣昌清楚得很,现在局面无论是让他接替卢象升,还是另起炉灶或者等待山东、河南兵马到位,都没办法对付多尔衮的满清骑兵啊。
杨嗣昌哪里知道在朱由检心中,在孙承宗没有起复之前,他杨嗣昌确实朝中公认的为数不多的知兵事的重臣。现在自己提出来的建议,皇上让他去以内阁大学士兵部尚书的身份总督几路兵马无可挑剔。或许在朱由检心里还认为朝臣们一定将他当做了明君,当做了杨嗣昌的伯乐呢。
看着杨嗣昌的囧样,朱由检还没有意识到哪里不对,下面的一些与杨嗣昌不对付的官员则努力强忍着不要笑出来。不过孙承宗则没有落井下石,他更多的是担心河间的局面,只见他微微一礼出班说道:“皇上,河间虽然大捷,但应该有侥幸的成分,右路军有三万人主力大部分还在,等他们反应过来一定会第一时间围困河间,河间必定会成为一座孤城。眼下最要紧的是巩固河间的防御并且以那里为支点更多地牵制建奴,才能最大程度的减轻保定以及京城的压力。
那里有我大明的粮仓,还有这些时日建奴在直隶和山东劫掠的财货,绝不能再次落入建奴手中。为今之计,先是要明确河间府的防务指挥问题。高阳的将相不和就是前车之鉴。别忘了杨鸿章还只是一个从五品的武将都奈何不了手无缚鸡之力的七品知县。河间知府向思问可是正四品文官。俗话说名不正则言不顺,当前危机形势下朝廷必须指定一人权负责河间军政!”
闻言朱由检频频点头,孙承宗不被胜利冲昏头脑,不被党争迷惑双眼,这才是老成持重之策!杨嗣昌没想到为了杨鸿章孙承宗也是豁出去了这分明是说担心正四品的文官向思问干预杨鸿章的指挥权,按照这个思路那岂不是要给杨鸿章一个总兵?这可不是杨嗣昌愿意看到的,本来孙承宗的威望就颇高,如果在外面又有一个总兵级别的傲援那地位就更加牢不可破。
杨嗣昌于是连忙又抢话道:“皇上,论功行赏的事情可以等杨鸿章、向思问等人进京之后再说。孙阁老说的没错,眼下的当务之急是河间的防务。臣以为可以拔擢杨鸿章为北直隶兵备道、河间守备,在当地募兵继续对抗、牵制建奴,待时机成熟再行反击。”
朱由检很是失望,本来在他心里杨嗣昌也算得上老成持重,尤为难能可贵的是他比起薛国观等人懂军事。如今大敌当前,他却只是一再想着党争,为了排挤孙承宗可谓手段无所不用。再看看其他重臣一个个眼观鼻鼻观心好像突然之间就入定了一样。
朱由检很失望,尽管他已经习惯了大臣们这种变化,最后朱由检将目光落吏部侍郎范福翠,范福翠察觉到皇上求援的目光稍微犹豫了一下出班奏道:“皇上,不说杨鸿章擒获豪格、岳托之功劳,单是当初组织民壮击退倭寇,在直隶三战三捷,其能力已经足以胜任一方大将了,如今战事糜烂,正是朝廷用人之际,杨相的提议未免小气了些,杨鸿章也没有太多的发挥空间。故此臣建义授杨鸿章赞治尹,升明威将军,至于职司可根据战事需要授副将或者参将。”
闻言孙承宗微微皱眉,杨嗣昌则一脸愤怒地大喊:“胡闹,那杨鸿章不过一介武夫,年方二十。况且文武殊途,范大人如此文武不分岂不是让朝廷法度紊乱么?如此下去又何以服众,那杨鸿章又如何在河间知府等人之间周旋?”
“杨相过虑了,我朝以文御武没错,也正是因为这一点那王乐年才能心安理得的赶走功臣。但是杨相别忘记了现在可是战时,非常时期用非常办法未尝不可。再说那杨鸿章,下官可是听说他在出海之前就曾经中过秀才,也算是读书人。再说到了高阳之后的所作所为比起一地知府甚至满朝公卿大夫在文治武功方面有几人能胜过他杨鸿章的。若不是年纪尚轻,下官就要建议朝廷授予他总兵了。而且将来如果战事升级,或者形势需要的话,臣是主张授予这样的能臣干将以实权的,总兵也是可以接受的。”
看到自己的老师关键时刻站出来,朱由检再次露出了笑容,心说还是自己的老师理解自己啊。让你杨嗣昌去督战又不敢,那卢象升倒是文武双,刻还不是龟缩在保定,这杨鸿章虽然年轻,但干的事情,立下的功劳可不是一般的一镇总兵能够做到的。不过朱由检还是想看看孙承宗的意思。
孙承宗的意思再明显不过那就是河间的防务必须交给杨鸿章,而且要防止关键时刻向思问捣乱。所以范福翠提议授予杨鸿章正四品的赞治尹勋位算是与实际职司为河间知府平级了。只是又加了一个正四品的明威将军的散官就是多此一举了。或者说造成文武混乱了,改成中顺大夫就没问题了。朱由检刚想开口,下面有人站了出来。
只见薛国观颤颤巍巍的出班奏道:“皇上,诸位大人,杨鸿章之功劳当然要赏,不过文武殊途却是不容混淆的。皇上,臣以为当授杨鸿章都骑尉、明威将军、河间参将。”
闻言杨嗣昌算是松了一口气一样,他知道按照杨鸿章的功劳怕是阻止不了皇上给杨鸿章授勋,那么将这个新进之人定义为武夫算是无奈之举,要不然到时候皇上一开心,将向思问官升一级,然后杨鸿章接替河间知府就更加不能接受了。
朱由检看了看孙承宗,孙承宗依旧一言不发。很显然这种事情真是没办法一时间说清。无论文武,人家都是经年累计起来的。要么中科举慢慢熬,要么去战场杀敌。杨鸿章按照他的经历也只能算是一名猛将了。但如此一来,就很难让杨鸿章不受到向思问干扰。不过向思问进士出身,年过四训在河间同样有大功,陡然间让杨鸿章窜到他的上面去怕也不合适。
有了内阁准首辅薛国观的提议,其他人想要再继续帮杨鸿章说话也比较难了,毕竟薛也说了杨鸿章的功劳还可以慢慢赏,先将河间理顺了,那么正四品的将军已经是这些在官场混了几十年的老人家眼里的极限了。不然一个二十出头的总兵让他们情何以堪!
对此朱由检也比较为难,他当然希望杨鸿章能够不断大胜仗,最后能够带领一镇兵马直接将清军的右路军干掉,然后与卢象升汇合,但他也不是那个刚刚登基做皇帝的信王了,这些年的锻炼也让她知道提拔一个人也必须慢慢来,现在只是希望杨鸿章能够在河间抗住,坚持到清军撤退,然后将豪格与岳托送到京城来,到时候再看看这家伙到底是不是第二个卢象升,如果是,那也必须重点培养一番。朱由检也想到了王承恩成精的提醒,现在他和杨鸿章都还没有见过面,总不能第一次见面这位年轻的将军已经是正三品甚至更高了吧,那自己的培养看重就会被人忽视。
眼看着皇上、孙承宗和杨嗣昌都没了声音,其他人也不好意思继续纠缠,最后其他人继续扯皮,无非就是杨鸿章年纪轻轻就升任正四品恐怕与理不合,新人不服。当然支持孙承宗的自然拿功劳说事情,而且关键是战事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