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天寒地冻,桌子上的菜更加少得可怜,会腌咸菜的人家就会在秋天的时候多腌一些能长期存放的咸菜细心储存起来,好等到寒冷无法种植青菜的冬天再拿出来就饭吃。

    沈母每年也都会做一些,沈家人口多,劳动力少,只有沈父和沈母、大姐沈静香三个主劳力,沈静冰、小弟、小妹挣的工分少得可怜,但又都是能吃穷老子的半大小子,沈家的日子过的也是紧巴巴地。

    今年秋天不等沈母动手,沈静冰就抢先把家里腌咸菜的罐子占用了,用当季的芥菜疙瘩做了一批腌咸菜,还顺便盐了一点儿咸鸡蛋,又从大队院里要了点儿生石灰,提了一些锯沫回了家,用鸡蛋做了十几个变蛋。

    沈家人也没吃过这些东西,当沈静冰做的时候,全家都凑到她身边围观,好奇的询问她这是在做啥?

    沈静冰在没有把成品做出来之前也不便多说些啥,只大概解释了一下这些东西做出来大概是什么样子,并且特意申明了,说她弄的这些东西都是试验,还不一定会不会成功呢。

    面对敢拿鸡蛋这么金贵的东西做试验,这样找死的行为也没有被沈父沈母双人混合打,于是,沈静冰在弟、妹的眼里,那地位相当高!

    在折腾农副产品的时候,沈静冰也没忘记研究新农具的事情,况且老木匠师傅们都很聪明,现如今已经会自己大开脑洞的自生自产新农具了,收秋的时候,溪岭村的农具种类又丰富了起来,又被闻讯赶来的十里八村的村干部分抢购了一批,给村里又攒了一批笔钱。

    冬小麦种上之后,天气一日冷过一日,这个时候人们逐渐减少了出门的时间。

    沈静冰有了更多的时间留在家里研究吃食,其他也没点儿啥吃的,她能做的就是在原本的基础上让食物的味道更美味,或者是外观更漂亮一些罢了。

    对了,她腌制的咸菜和咸鸡蛋都做成功了,十几个咸鸡蛋和变蛋在家庭聚会的时候拿出来面世,沈家众人一人分一个就分完了,在神经病的指导下敲开变蛋的外壳,琥珀色般漂亮的变蛋在清水里洗干净剥壳的时候沾染的石灰和锯沫碎屑,一口咬下去Q弹,吃进嘴巴里的东西,有一种奇怪的味道,从来没有吃过的感觉,让他们有一些陌生,但是鸡蛋这种金贵的东西又让他们舍不得吐出来,吃进去第一口后,反而变成了一种新奇的感觉,回味着从来没有吃过的美味。

    大伯母和三婶子还专过门拿了一些鸡蛋过来让她帮忙腌制和做一些变蛋,过年的时候走亲戚送几个随礼,都是很体面的年礼。

    沈静冰脑子一转,想到了一条挣钱的新门路,和沈父沈母一商量,从家里拿了一些钱出来,在村里又收购了一批鸡蛋都做了腌咸蛋和变蛋,拿到供销社里换了一些钱回来。

    天气一入冬就过的飞快,很快年底到来了,村里又准备起鱼塘里的水,沈静冰也过去看了看现场。

    可能是放任这些鱼自由生长的缘故,塘里的大鱼比较少,三四斤大小的鱼儿装了好十几桶,冷飕飕的风直往她身上钻,沈静冰没耐心就跑回家里接着研究她的农业圣典。

    临过年之前村里开始分粮食和肉类,粮食产量是死的,每个分到的数量往年差不多,分了一大块猪肉和几条鱼,可能是后半年沈静冰表现太出色,沈家分到的东西多了她那一份十分的工分换的口粮和肉类,比往前多了不少,让他们过了一个开心满足的新年。

    转眼时间就跑了过去,第二年麦季正在忙碌的时候,知青们下乡的通知又从公社传来了,让溪岭村安排人去接。

    农忙的时候,最缺的就是人手,况且村里人不待见知青,谁也不愿意浪费功夫去接他们,但公社通知了还是得有人干,沈静冰自动请缨接了这个差事儿,赶着重新改造过的驴车去公社把几个知青接回来。

    大家伙倒是想找一个人陪沈静冰一起去公社被她拒绝了。

    现在大家伙干活压力轻了不少,都是沈静冰的功劳,人家靠脑子就能生活,他们笨的只能靠力气,两者之间不能相提并论,他们还指望着沈静冰再想一些便利的农具呢,真是恨不得沈静冰天天呆在安全的地方。

    沈静冰先回家把自己做的腌制品装上,到了县城后,先赶着牛车拐去了供销社,从家里带过来的腌制品都卖给了供销社。

    从去年到现在为止,双方已经打过好几次交道,沈静冰做的东西新鲜又美味,以前还从来没有见过,过年过节送礼都能拿得出手,供销社的领导是个识货的人,每次都用最好的价钱收购了沈静冰带过来的东西。

    沈静冰又在供销社里买了一些红糖,白糖,咸盐,味精,酱油,醋之类的调料品,还买了一些做衣服的料子。把这些东西全都整齐的放到驴车里,沈静冰才重新驾着驴车往公社大院去。

    到了公社大院子里,就看到几个提包背袱的年轻男女站在走廊里,神经病,慢悠悠的挺好,驴车后才往公社大楼里走。

    公社里负责这件事的领导透过办公室的窗户看到沈静冰,还放下手里的事情,专门出来和她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