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沈静冰记忆里的印象,掠是一种使用年限相当长的农具,整体都是用竹编、绳索、刀片和绳结手把组成的收麦农具,在没有大型联合收割机出现之前,这个农具算得上是称霸收割麦子界的神器,流传了好多年,至今还在大型联合收割机开不进去的山区里使用着。

    操作掠这种农具,需要身强力壮的青壮年,力气不够使用不了一会儿就累的干不了,右手紧握住掠的把手,左手提着绳结的提把,手腰配合一起用力,动作呈圆弧形的挥舞一次,掠至少能收割十多行的小麦,短短不到半个小时,就能收割完一大片的麦子,收割剩下的麦茬高低长度不会超过5厘米,有力气的熟练人员使用掠一上午大概就可以收割完2—3亩的麦子地,速度绝对是村民们弯着腰用镰刀收割麦子的好几倍。

    还有木质脱粒机,整架脱粒机几乎都是木料制作,一个方形的架子,一个钉满钩子的圆行滚筒,滚筒两边都有细长的滚轴,方便把滚筒装在脱粒机两侧的转轴里运转,脱粒的时候抓着一把麦子在上面摔打几下就能快速脱粒,这种工具的制作做工艺相对简单,只要懂木工,顶多一两天就能做出来。

    还有一种相对复杂叫风车的脱粒机农具,机器顶上是放麦穗的梯形斗,侧面是一个圆形筒装物,筒的中间位置装着可以转动的手把,转运滚筒里面的扇叶和脱粒装置开始滚动,麦穗经滚筒转两圈就完成脱粒,麦粒和秸秆分别从两个不同的出口出来,麦粒的出麦口在机器侧面,正好可以把粮袋放在出口处装粮食。

    这一款功能相对来说比较强大,但做起来也比较费时费力,沈静冰现在想让村民们看到这些工具提高效率,相对复杂的工艺暂时还不适合在这个时候消耗人力物力制造,只得先暂时放弃,等到冬小麦种上之后,就有大把的闲余时间,到时候找专业懂木工的匠人做出实体机器给大家演示,明年麦收的时候正好能派上用场。

    说干就干,家里放的还有以前她上学时买的纸笔,沈静冰在纸上写写划划,浪费了好几张纸后,才把工具的制作流程画了一个形象的图片,需要的尺寸也标注在旁边,还画了一张简笔画,示范使用时候的方法,不识字没关系,但凡下地干过农活的人都能一眼就看懂。

    往地里送饭的时候,沈静冰凑到爷爷跟前,等他吃完饭就把自己画的图拿给他看,现场给他讲解了一下不明白的地方。

    沈爷爷眼光毒辣,一下就看出了这些工具有效果,双抢工作的效率会提高很大,让三个儿子都过来,把图纸给他们看,“做成你说的这几个工具,都需要点啥?”

    沈静冰站起身比划了一下,“木工和铁,铁还得磨成这么长的刀片,装到掠最前面这里,到时候挥起来一下就能收一大片,也不用一直弯着腰了。”

    沈爷爷眼睛一亮,转头去看三个儿子,“老大老二老三,你们看懂了吗?”

    沈大伯稍有疑虑,“爹,我看是看懂了,就是不知道做出来效果行不行?”

    沈父看着圆滚上钉的钩子,纸上写碰上脱粒机,他不敢确信的看着沈静冰,问道:“这个东西是做出来脱麦粒的?这木头经得起摔打吗?”

    沈静冰也不敢一口咬定,“应该是没问题,至少比石滚碾压的速度快一些。为啥用木头的,还不是因为现在铁少,这个滚筒上面可以先用木头代替,尖牙多做一点儿,万一断了及时更换就行了,先把这个麦季顶过来,闲了再想办法改进吧。”

    沈小叔对掠这个收割效果明显的农具比较好奇,急切的对众人提议道:“我觉得吧,咱们还是先把掠做出来试试,这个简单速度也快,家里要是没有那么长的铁,干脆就用几个镰刀头绑起来用,先看看效果咋样,好了的话,咱们再想办法嘛。”

    沈爷爷当即立断,也等不到晚上下工了,“我带着三丫回去做一个试试。”

    沈爷爷拎着两把镰刀带着沈静冰去找记分员请了半天假,下午就回村里做试验去了。

    掠制作方法相对简单,沈爷爷按照图片上画的方法制作,到后山角的河沟边砍了几个大小合适的竹子和沈静冰一起拖回家,用镰刀把上面的枝丫砍光,压弯后用麻绳捆扎定型好,拿绳捆住两个头,形成一个扇形半圆,中间用劈开的竹片编成一个网,把镰刀头拆掉绑在前方横梁上,一个简易的掠就做好了。

    “三丫,咱们先去地里试一下,如果好用,你可就给咱们溪岭村立了大功了啊!”沈爷爷右手紧握住把手,左手提着绳结提把,保持掠悬垂在离地几公分的地方,站在麦拢前,手腰配合用力一挥,掠就割下了一大片麦子,如果让人割的话,怎么着也得割上两三分钟,而用掠却只需要几秒钟,速度快的吓人。

    这一下,沈家其他人都免不了好奇的凑了过来,排着队想要试用一下新工具,然后惊喜又惊叹的保持小心翼翼的动作递给下一个人,生怕损坏了这个好农具。

    别说沈家人了,就连旁边地里割麦的人看到了这个收割效率,都忍不住丢下手里的活围上来看稀奇,七嘴八色的打听情况,附近一起干活的大家伙刚才可是看到了,沈家几个人都试用了,只是挥动工具一割就是一片麦子,顿时感觉生活又有了新的盼头,渴望自己家也能用上这种工具。

    还有几个聪明能干的人走过来请求试用,本来这东西做出来就是给大家用的,沈爷爷也不藏着掖着,谁问都告诉谁用都答应,经过几个人的现场表演,大家伙发现确实省时省力,不仅割的快,也不用人一直弯着腰干活了,纷纷开始打听这工具怎么做了?好做不?

    沈大伯是村支书,他说话一向顶用,见状向大家解释了一番,然后就向大家伙说明,明天村里就安排人去市里的机械购买这种长形的刀片,等回来了立刻交大家伙怎么做这样的工具,大家伙要是着急也可以把镰刀头拆下来先凑合着用,效果反正是比大家弯着腰干活快多了。

    众人一听还能这样省事儿,当下就纷纷要回去做新农具,沈大伯当然不可能放人一窝蜂的都丢下活跑回家去拆镰刀做掠,只点了几家青壮老力多的村民,让他们跟着沈爷爷先做几个,其他人家都等会计采购回来了统一安排制作,不允许在抢收期间乱跑乱蹿,否则就扣工分警告,压制住了情绪激动的村民们,沈大伯还不忘记再给大家打个强心针。

    “大家伙都不要着急,就这几天啊,咱们村里还会做一种更加方便的脱粒机,等会儿我就让村里几个懂木匠活的人先别收麦子了,回去村大队一起帮忙抓紧时间做,早点把那些省时省力的农具做出来,给大家伙用上,咱们麦子也能早点收仓入库,大家伙也好早点儿种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