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兴朝从上至下,谁不心里明白如镜?

    吴王殿下既然可以一言自封为监国,那什么时候心情一好,自立为帝不也就一句话的事嘛?

    所以,没有人认为建兴朝没有了皇帝。

    自然,应天府朝野,也就没有了心思过于活泛之人了,就算有,那也得先自量一下,与吴王殿下对擂够不够格。

    至于永历朝,那就是笔糊涂帐了。

    永历朝全靠大西军撑着,之前靠孙可望,如今靠李定国。

    永历朝的文臣,原本是成点气候的,譬如吴贞毓、李元开、胡士端、蒋圪昌等人,哪个不是名动一方的人物?

    就说吴贞毓,他是崇祯十六年进士。

    朱由检自缢后,福王朱由崧在应天府登基,吴贞毓任户部主事。

    弘光帝败后,吴贞毓投隆武朝,这吏部主事。

    隆武帝失败后,吴贞毓参于拥立桂王朱由榔,也就是永历朝,吴贞毓升太常卿,之后官职就如同火箭发射了……吏部左侍郎、户部尚书、东阁大学士(拜相)了。

    也难怪,乱世之中,不但军职升得快,文职也一样。

    吴贞毓毕竟已是“四朝老臣”了嘛,虽然中间两朝,加起来不到三年。

    这样一群人在,朱由榔当时还有些话语权的。

    可孙可望不干啊,他早已对朱由榔挑拨他与李定国的“兄弟关系”心怀不满,借口朝臣阴谋叛乱,拘捕以吴贞毓为首,如李元开、胡士端、蒋圪昌等十八位永历文臣。

    当天,就以“欺君误国,盗宝矫诏”罪,赐内阁首辅吴贞毓绞刑,内监张福禄、全为国和刑科给事中张镌三人凌迟处死,其余全部处死。

    如此一来,永历朝实际上文臣已经空了,朝堂上站着的,全是武臣,而且几乎大西军将领占了多半。

    如今李定国应吴争之邀,率大西军奔袭千里直入湖广、河南,几乎将大西军主要将领全部带在了身边,如白文选、马维兴等人。

    这种做法,其实是皇帝亲征时,将一些重臣和一些不安份的人,必须带在身边一样,为的,就是放在眼皮子底下,看着他们。

    所以,李定国在,永历朝就算没了皇帝,一样安稳。

    可现在,建兴朝又有“皇帝”了。

    不管吴争承认不承认,建兴朝确实是又有皇帝了!

    这和实力无关。

    只要是被拥立的,那就是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