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切时间大概是在晚稻种植后的不久。

    那时候雨水迟迟不下,农田干涸,若再不解救庄稼,秧苗便会枯死。

    虽然整个高家村姓同一人、同有一脉,然而生存的压力驱使人争水抢柴,冲突争执几乎无日无之。

    高晓明望向空荡荡的庭院,在心中构思出一条计划,他回房取出一把伞,告诉许小美:“我出门片刻。”

    正在埋首书本阅读的许小美好奇地抬眼看,只看见他已经迈步离开,只剩那熟悉的背影。

    然而,并非步行出门,高晓明选择了跨上他的自行车离去。

    他单手紧握自行车把手,另一只手支开雨伞,骑行依然稳健无比。

    他的目的地是龙山下的村庄,那里有技术出色的工匠,曾打过他们村子好几口井,水源清澈。

    之前高晓明计划在自家院内挖井,却因琐事纷杂未能成行。

    如今意识到这个夏季将有旱情,他再也按捺不住,立刻起身行动,要确保及时开凿以应对用水。

    骑自行车穿行在路上,行人稀疏。

    农田间,偶有农夫不顾风雨坚持劳作,他们人手少但田地多,故无论天晴下雨都不耽误生产。

    经过军岭的时候,高晓明瞥见黄伟志也在田里耕耘,两人隔太远,便未打招呼。

    约骑行四五十分钟后,抵达龙山脚下。

    此村唤做大龙村,传闻村民们通晓堪舆之术,曾为主富人选墓地,这使他们相对闭塞,与外村人交往较少。

    刚一进村,高晓明就觉得这里气氛有些凝重,人们的交谈显得沉闷而少言。

    “请问张师傅住在哪里?”高晓明站在路旁,转头问一个恰好倚在屋檐下抽烟的人。

    此人约莫四十余岁,肤色深暗,额上皱纹颇显苍老,像是时常紧锁双眉的结果。

    听到动静,那人抬头,嗓音低沉,“你要打井吗?”他的声音带着沙哑。

    “对,我高家村的,准备修一口井。

    您就是张师傅吧?我记得我家建房后那口井就是你们村子来的。”高晓明说,前世家中筑屋后的那口井就出自大龙村匠人。

    然而他不在家并未见过这位井匠。

    “嗯,你是何时想要施工呢?”果然就是张师傅确认道。

    “越早越好!”高晓明确切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