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秀才冷眼扫了他们一眼,生气地拂袖而去。
待到人走远了,人群中方有人道:“朝廷真要定方先生的罪吗?”
“《大明日报》上是有这么说,但也有人为方先生抱不平,认为他说得对。”
“我看这件事,朝堂里面还有得争。”
“那就好,我觉得方先生是个好人啊!这样的人,若是被朝廷定罪,那就太可惜啦。”
“是啊,这年头,那些富人,读书人,大多都不拿正眼瞧一下咱们穷人,方先生能帮咱们说话,真是好人啊!”
这时候,码头上有人出来喊道:“别在那里争吵了,有新船靠岸,马上卸货,都过来准备开工吧。”
刹时间,刚才还围在茶铺里议论纷纷的人群,顿时皆不再讨论,如潮水般向着码头停船的地方涌去。
……
旁边,老朱全程目睹了这一幕。
他拿起一份《大明日报》,翻看了一下,怒道:“这个方孝孺,好大的胆子。当初就敢当面顶撞……”
说到这里,老朱忽然意识到自己是在外面,正在微服私访中,便话锋一转,道:“方孝孺假圣人之名,说这等悖谬之言,蛊惑人心,该千刀万剐。”
“朝廷怎么就不派人去将他捉拿,还任由他继续妖言惑众呢?”
老朱对方孝孺这个人,感到极度的厌恶。
当初听说他是宋濂最得意的门生,想请他来做朱允熥的老师,却被此人当场拒绝。
那时若非朱允炆站出来求情,再加上朱允熥也不愿意拜方孝孺为师,当场就将此人杀了。
后来听说他先后两次帮朱允熥说话,直言公正,对他的观感,才有了少许好转。
此人离开朝堂后,老朱也就不再关注了。
因为老朱也算是看出来了,方孝孺这种人,有学问是不假,却是一个迂腐无比的人,根本不适宜在朝为官。
没想到,他辞官离京,如今竟然闹出了这么大的动静。
好一个“圣人之道,天下大公”,怎么听着与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十分耳熟呢?
当初老朱就是因为这句话而将孟子移出孔庙。
后来虽然在大臣的反复劝说下,老朱感到这样做也不行,又将孟子木主牌请回了孔庙,但心中对孟子的厌恶,却丝毫也没有减少。
等级制度是封建统治的根本。
待到人走远了,人群中方有人道:“朝廷真要定方先生的罪吗?”
“《大明日报》上是有这么说,但也有人为方先生抱不平,认为他说得对。”
“我看这件事,朝堂里面还有得争。”
“那就好,我觉得方先生是个好人啊!这样的人,若是被朝廷定罪,那就太可惜啦。”
“是啊,这年头,那些富人,读书人,大多都不拿正眼瞧一下咱们穷人,方先生能帮咱们说话,真是好人啊!”
这时候,码头上有人出来喊道:“别在那里争吵了,有新船靠岸,马上卸货,都过来准备开工吧。”
刹时间,刚才还围在茶铺里议论纷纷的人群,顿时皆不再讨论,如潮水般向着码头停船的地方涌去。
……
旁边,老朱全程目睹了这一幕。
他拿起一份《大明日报》,翻看了一下,怒道:“这个方孝孺,好大的胆子。当初就敢当面顶撞……”
说到这里,老朱忽然意识到自己是在外面,正在微服私访中,便话锋一转,道:“方孝孺假圣人之名,说这等悖谬之言,蛊惑人心,该千刀万剐。”
“朝廷怎么就不派人去将他捉拿,还任由他继续妖言惑众呢?”
老朱对方孝孺这个人,感到极度的厌恶。
当初听说他是宋濂最得意的门生,想请他来做朱允熥的老师,却被此人当场拒绝。
那时若非朱允炆站出来求情,再加上朱允熥也不愿意拜方孝孺为师,当场就将此人杀了。
后来听说他先后两次帮朱允熥说话,直言公正,对他的观感,才有了少许好转。
此人离开朝堂后,老朱也就不再关注了。
因为老朱也算是看出来了,方孝孺这种人,有学问是不假,却是一个迂腐无比的人,根本不适宜在朝为官。
没想到,他辞官离京,如今竟然闹出了这么大的动静。
好一个“圣人之道,天下大公”,怎么听着与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十分耳熟呢?
当初老朱就是因为这句话而将孟子移出孔庙。
后来虽然在大臣的反复劝说下,老朱感到这样做也不行,又将孟子木主牌请回了孔庙,但心中对孟子的厌恶,却丝毫也没有减少。
等级制度是封建统治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