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让天下人都清楚自己的“等级”,安心一辈子呆在与生俱来的“等级”里,臣民才不会忤逆君主,统治才能稳定。

    老朱对这一点,看得很清楚。

    故而,他才编定了“军户”,“民户”,“商户”,“乐户”等各种不同的户籍出身,并下令这些身份世代承袭,永不改变。

    如今,虽然在朱允熥的改革下,身份户籍已在松动。

    比如说,开放经商后,“商户”就等于不存在了。

    但思想却不会因此而改变。

    而方孝孺的“天下大公”论,无疑是在模糊等级差距。

    试想,若天下人都没有身份等级的观念,那他们恐怕就要发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吼声了。

    唯有大家都认命,认为一切都是上天注定,不谋求任何改变,人心不思变,才是最安稳的。

    吉垣在旁边笑道:“老爷,朝廷也许是另有打算。”

    老朱冷哼道:“能有什么打算?这等狂悖之论,怎可任其传播,会动摇人心的。”

    吉垣微微笑着,没有再接言。

    老朱往下翻看报纸。

    突然,他眸内精光一闪,怒道:“好啊,这报纸上,居然还有人为方孝孺狡辩,真是气死咱了!”

    他愤力将报纸往桌上一扔,气得脸都变色了。

    《大明日报》可是朱允熥办的,等于朝廷所办,怎么能为方孝孺的思想摇旗呐喊呢?

    半晌,老朱又再度拿起报纸继续看。

    目光所停之处,还是同一篇文章。

    这一次,他却没有再发气。

    看完这篇文章之后,老朱将报纸放下,道:“这《大明日报》上面,一篇文章批判方孝孺,直言方孝孺所言,违逆圣人之心,朝廷应将其捉拿治罪。”

    “另一篇文章却对方孝孺讲的‘天下大公’论大加赞赏,认为此论深得圣人之心,乃是圣人毕生所追求。这《大明日报》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此时,茶铺的掌柜正趁着力工们都离开了的机会,收拾桌椅,听到老朱的话,便接言道:“这就叫‘各打五十大板’,两不相帮。”

    “两不相帮?”老朱反复琢磨着这句话,眸内缓缓明亮起来。

    他喃喃自语:“是啊,这种事,朝廷还是不要随意表态的好。刚才那些力工,可都支持方孝孺呢。朝廷不能寒了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