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想起当初将孟子牌位移出孔庙,最终却又不得不请回去的事。

    如今想来,当初自己就是太过冲动。

    小觑了孟子在天下读书人中的影响力。

    时至今日,儒家的圣人,亚圣,都不是能随便憾动的。

    即便是至高无上的君王,对此也只能因势利导,利用儒家思想为自己所用,而不能轻易去硬碰。

    硬碰是非常不明智的行为。

    方孝孺的“天下大公”论,若是他自己个人的思想,那将他杀了,将其言论封锁,书籍焚毁就是了。

    但若是圣人之言,经典所载,朝廷就不能轻易表态站队。

    从这个角度来看,《大明日报》采取中立的姿态,就很有道理了。

    随即,老朱再度拿起报纸,看起了其他内容。

    “黄子澄叛国一案正式开审,誓要将黄子澄同党一网打尽。”老朱的瞳孔不由得微微缩了缩。

    这个“逆孙”,将黄子澄关在监狱里面关了这么久,终于要审了吗?

    文章内容则是严厉斥责黄子澄卖国之事,并认为他敢私自与倭国签二十一条,国内必定还有不少同谋。

    这些人潜伏在大明,乃是大明的毒瘤,一定要将其全部找出来,彻底铲除。

    百姓凡有知道线索的,皆可向当地衙门举报。

    也可以直接写信给刑部、大理寺,都察院。

    并公布了这些部门的邮寄地址。

    茶铺掌柜在一旁笑道:“今儿个衙门里面,也贴了告示,要抓汉奸,抓叛贼!依我看,朝廷这次是要借着审理黄子澄一案,兴起大狱了。方孝孺的事,官员们只怕是顾不上啦。”

    老朱的瞳孔,不由得微微眯了眯。

    他忽然又想起自己的那位笔友朱孙,不知道他对方孝孺之事,以及黄子澄一案,又会有什么独到的看法呢?

    还是说,此人只懂治国之策,不通朝堂权力争夺的精妙呢?

    要不然,也不至于只能做一个小小的编辑,还四处受人排挤,连向朝廷献计献策,都被别人抢了功劳。

    ……

    随着朱允熥下令公审黄子澄,并全力抓捕其同党的消息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