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部里有着清晰的划分,左、右两位尚书下面各有四个部门,按照徐珪所言,彭韶将整个部门的官员都派出去调查科场案,甚至连顺天关都出动了大量的人力。

    不过,这些被关押的犯人,还有其他无关人员,比如那些贩卖试卷的城管,也都被他们“请来”,配合他们的工作。

    朱檀也注意到,此时的刑部已经是一片混乱,几乎比得上以前的镇抚司,有大有小,有大有小。

    徐珪将他带到一间偏厅,刑部郎中丁哲是司寇之中,地位仅次于两位尚书、两位侍郎,此时正与司农司王珏一起,负责孔琦案牍之务,批阅着大量的账册。

    朱檀有些奇怪,这里是刑部,为什么要和户部扯上关系?

    朱檀一打听,便得知程敏政家中的帐本、昌化伯邵熙、华昶等人的帐本都在核查。

    这份细心,简直堪比米国的税务局。

    “丁公子,此话怎讲?账本那么多,要不要从户部找人?”

    丁哲算来算去,也有些头疼。

    “侯爷所言不错,我们正在查,现在也差不多要来了,彭先生说,华昶参程敏政收受贿赂,出售试题,涉案银两超过三十万两,这可不是一个小数字,各家的进账都要对应着开支,我们还是把这些事情整理一遍,看能不能有什么问题。”

    朱檀这才确信彭韶确实是在走另外一条路来审案,而且还动用了财政方面的技巧,或许开创了大明王朝的先例,不知会不会有什么意想不到的发现。

    孔琦不擅长算术和算术,所以他让朱檀将最近科试的进展说了一遍。

    他毕竟是协联的负责人,对这件事情的了解,自然要比徐珪多得多。

    “这一次,我们府上的官员,除了查账,还邀请了三十多名秀才,包括和花昌、马迪一起用餐的杜木,杜木已经招供,说唐寅收买试卷给华昶,又说这只是他自己的猜测,出于妒忌,所以才会诬陷我们。”

    “为了威慑那些学子,你说得很清楚,就算他们中了进士,也会请求皇上削去他们的官职,让他们去做杂役,现在,他们都在互相指责,都是那些散播谣言的人。”

    “最关键的一环,就是侯爷所说的那位礼部郎中傅瀚,如今已被彻底掌握,我想,这件案子是否能够结,就要从傅瀚口中说出来了。”

    朱檀不断的点着头,“在华昶还活着的时候,他就承认是傅瀚让他去参程敏政的,我也让人将他的口供传给了刑部,这就是最好的证明。”

    “侯爷所言极是,本官认为,这件案子最大的阻碍,不在于刑部,而在于外界,自昨日起,已经有不少大臣上了奏章,想要改变这件案子的风向,还需要一段时间。”

    “很明显,这是一场公众的绑架。”

    朱檀身为从资讯大爆发而来的未来人,对于这一招实在是再熟不过,似乎傅瀚虽然是幕后黑手,但他并不是孤军奋战。

    程敏政与唐伯虎两个人,却是处于下风,他们之间的关系并不好。

    孔琦想了想,轻声应道:“尚书现在什么都不管,一心扑在案子上,我想最多三五日,便能查个水落石出。

    朱檀也注意到了一些事情,彭韶在刑部的声望很高,影响力很大,左、右两位尚书、四尚书都对彭韶马领,将整个刑部都牢牢的控制住。

    也不知道是他们在为彭韶说话,还是彭韶真的有能力,将一桩看似简单,却与案子无关的科场案扯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