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可以在家休息两三天,朱子顺心里有事儿搁不住,公司的面料有季节性,这回枫桥之行,市场客户的状况,他想抓紧时间和领导汇报。

    可能是薛哥回公司后,添枝加叶的吹嘘。朱子顺一上班车,同事们都在饥渴羡慕地问他,江南风光怎么个好,大闸蟹比海蟹还鲜?尽是吃喝玩乐的好事儿,美事儿。把他这趟出差,好像都看成了皇上南巡。

    “干嘛回那么早,要是我,陈老板招待的那么好,还不住上个个把月。”薛哥边开车,边有些遗憾地不住叨唠。

    到了公司,朱子顺进到经营部,只见到了小范一个人,便问:“崔明呢?”

    “公司又不接别的客户,生产线全是陈老板的货。没事儿干,崔明不到中午吃饭不见人影。”小范撇了下嘴,说“咱不能跟人家比啊。”

    朱子顺简单的整理了一下这次开发市场的笔记,刚要上楼去找老总汇报;薛哥拿着一张票据堵在门口:“兄弟,忘了咱俩的一张住宿发票,你报销时一块儿给报了。”

    朱子顺接过来看了一眼,没想到竟然是那家“大车店”的。他挠挠头,说:“先放我这儿吧。”

    上了二楼,池副总正打壶开水往自己办公室走,见到朱子顺眯着眼,很是开心:“你可回来了,快进来。”

    进到办公室,池副总从柜子里取出“西湖龙井”的茶罐,打开来,手拨拉出一把放到自己的保温杯里,又找出一个玻璃杯抓了两小撮,沏上开水。

    “这是陈老板给我和陶总寄来的,我都留在公司里做招待茶了。你在枫桥没少喝吧?”池副总和朱子顺说话,比和别人更随便些。

    “喝过,我也不懂,再好的茶也品不出味儿来。”

    “好茶得要好水,咱们这儿水太硬,可惜了了。泡不出本来的清香。”池副总呷了一口杯中茶,咂摸一下发出感慨。

    朱子顺打开笔记本想开始汇报,池副总摆了下手。

    “别费两遍事儿,把茶喝透了,我和你去老爷子那儿,一块儿说。”

    池副总杯中茶喝了三起儿,问些他感兴趣的枫桥镇风土人情。这才站起身,和朱子顺一同敲开了陶总的办公室门。

    陶总戴着老花镜,在翻阅当天的报纸。见两人进来,慢动作似的摘下花镜,朝朱子顺说:“辛苦了,小朱。”

    “我把这次出差的情况整理了一下,想跟两位老总做个报告。”朱子顺拿出笔记本,说。

    “好啊,我和池总也在等你市调的情况。公司下一步决策,很需要市场第一手资料。”

    朱子顺主要汇报了枫桥陈老板的工厂实力,和他现在的操作模式;同时特别提到“桃园总厂”才是公司应该重点开发的潜力客户。

    “我们不能不考虑市场瞬息万变,听桃园小关厂长说,通化厂也在引进新的生产线,现在我们不把主要客户抓到手里,到那时恐怕就没我们的市场份额了。”朱子顺这一番表达,只有一个意思,公司不能围着陈老板一个客户转。

    “池总,你什么意见?”陶总不紧不慢地问对面的池副总。

    “小朱说得有道理,有金矿不开采,总守着破铜烂铁不是个长久的事。”

    “话不能这么说,陈老板一直是真金白银全额付款。我历来主张公司要稳中求进,真把一些大客户开发出来,经营部现有人员,生产管理能不能跟得上?这都是问题。”陶总讲话总能提纲挈领,体现出思虑的全面。

    陶总的表态在朱子顺意料之中。他索性岔开话题,说:“还有,就是我在桃园厂样品间,看到很多新款面料;虽说‘凤尾’今年最流行,但我们生产部也应该多设计,储备些新图案面料。得想到明年‘凤尾’不流行了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