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顺第一站到哈尔滨是有目的的。

    从气候因素讲,这个最北端的省会城市换季最早;另外哈尔滨在东三省也是高校比较多的一座城市。新品“逗豆快饮”在北方市场头一脚从这里起步,最合适不过了。

    因为大王调离了沈阳公司,罗经理的工作要比从前繁复了许多;朱子顺特意告知他,哈尔滨之行不必陪同。让他通知哈市城市经理,安排妥当相关工作即可。

    离开销司之前,朱子顺做了一番功课;他先与哈尔滨销量较高的日报,晚报广告部一一联系,向他们询价。然后又分别打到几家哈市几家广告公司,进一步了解行情。

    一番调研后,朱子顺才意识到广告行业水深,深不可测。其它行业供需双方直面,洽谈,确定的价格,应该是最低,最准确的;但广告业却不同,通过中介广告公司报出的价格,竟然比报纸广告部低出来不少。

    经过进一步了解,朱子顺才得知:原来不管是平面媒体还是电视媒体,一些广告公司常年以极低的价格,买断了媒体的版面,黄金时间段;再通过招商转手到媒体广告部发行。

    这样一来,报纸,电视台保证了稳定收益,而广告公司却可以名正言顺的将大笔回扣,回馈给广告经办者手里。

    因为局外人在查询广告费用时,得到的答案,都是已经注过水的“官价”,很难洞悉到其中的猫腻。

    难怪糖酒会上安总告诉朱子顺,雷声在其中捞取的好处,你没法想象,要他务必把这笔费用,争取到自己手里。

    临离开销司时,朱子顺特意就广告投放和丛辉做了一番沟通。

    朱子顺说,有便宜,有好处的事情没人不想去占。你我在“桂南”立足未稳,多少双眼睛在盯着我们的一举一动;所以建议丛辉,我们只做询价,确定广告商的工作。具体业务交由经销商去办理。

    这样有两个好处,一是避嫌,二是由此来配合经销商推广新品,给他们这份权限,空间,也是一种无形的支持。一举两得。

    朱子顺做的这个决定在到了哈尔滨后,便得到了很好的反馈。

    经销商见到朱子顺后,一再夸赞“桂南”讲究,覃老板“厂商共同体”的话不是随便说说的。

    “那些厂家尽花冤大头钱,广告是打了不少,可不是找的没人看的报纸做,就是在电视台没人看的时间播。”经销商说“还是‘桂南’有您朱总这么个明白人,这些广告公司糊弄不了我们当地人,我们比他还门儿清呢。”

    经销商有了积极性,还自制了不少小广告,在哈尔滨高校通告栏张贴,帮助“桂南”招聘学生促销员,宣传“逗豆快饮”。

    朱子顺到的第二天,哈尔滨城市经理就告诉他,今天将有两拨大学生促销员来应聘。希望朱总能到办事处现场给予指导。

    “招聘,培训你就大胆的去做。我就在旁边看看,听听,不打扰你的工作。”

    哈尔滨办事处设在一栋有年头的住宅楼里,两室一厅。平时主要是城市经理和业务,理货员几个人在此办公。

    九点刚过,朱子顺还没等进到门里,便听到办事处里面吵吵嚷嚷,似乎是一群女孩子在争执着什么?

    朱子顺走进办事处时,一个一脸正气的女孩正站在屋中间,对几个立在墙根的姑娘指指点点,大声小叫着。

    “怎么回事儿?这么乱。”朱子顺问哈市经理。

    哈市经理把朱子顺带到另一间屋里,关上门说:“说话的是哈工大学生会副主席,那几个挨训的是他们学校的学生。”

    “她们犯什么错了?怎么跑这里来批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