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顺急着赶回销司,是想让丛辉早点儿回湖南家中休息几天。在一起共事久了,朱子顺对丛辉家境多少也有了一些了解。

    丛辉家在湘西一个古老的小镇上,据他自己说,祖上曾出过不少科举功名的读书人。老家村前直到现在,还立有一块不知哪个朝代敕造的大牌坊,表彰丛家一位高祖状元及第的高光历史。

    丛辉有读书遗传基因,升学之路顺风顺水,一直读到研究生学历。毕业后便被跨国大企业“宝洁”录用。

    有时候人的外在表象,很可能掩盖了他最隐秘的,恰恰相反的心理密码。朱子顺去过湘西一带,那里民风淳朴,甚至让人有一种时空错乱的感觉,村落山寨,人们的精神面貌,无不凸显纯农耕时代天然的一面。

    在美企“宝洁”这类洋企业浸淫,丛辉和许多来自乡下的年轻人一样,更容易习得本不属于他们的言谈举止做派。处处表现出“西洋景”“洋人范儿”。

    丛辉这类农家后生,在特定环境下,迅速蜕变成“类洋人”的过程;很像是自身都不甘自己外表丑陋的毛毛虫,破茧为蝶,让自己有一副华丽的外表骄傲示众,来掩饰本来遭人歧视的出身。

    但人的本性,很难通过土布衫,换身洋装就能彻底消除的。

    丛辉的妻儿还在老家,与父母同住。虽然朱子顺并没亲眼见到丛家中现状,但从丛辉口中得知,因为家乡山高路远,交通不便,父老乡亲的生活依然艰难,窘迫。

    丛辉洋装虽然穿在身,说话也习惯时常迸出几句英文词句;但朱子顺发现他的家庭观念,却要比自己更重,更深切。

    去年年底,他们的年薪兑现后,丛辉在南宁买了冰箱,电视机大件电器,通过铁运打包发回到老家。当时丛辉的脸上,泛出的只有农家子弟才具备的丰收后的喜悦,让朱子顺感慨不已。

    “知人知面不知心”不仅是歹毒,狼心狗肺难辨,柔软,真心,他人如果疏忽的话也很难真正认知到。

    朱子顺回销司的路程,原本是要在北京逗留一两天。“逗豆快饮进校园活动”首都是一个重点市场。毕竟这里高校众多,可以发挥的空间更大。

    但没想到人还在前往北京的火车上,便接到了中原公司农经理给他打来的电话。说销司此次活动,没有将他们分公司列入计划中,表达出了强烈的不满。

    朱子顺告诉农经理,这是因为中原公司所在区域高校较少,首批试点不可能大撒把,让他稍安勿躁,等“逗豆快饮”全面铺开后,再考虑中原公司如何推广这款新品。

    “朱总,我们这儿正规院校看起来是不多,但这些年民办学院,特别是职业技工学校,我所在的区域可新建了不少。”农经理说“‘鸿翔’这个学校您听说了没有?”

    “‘学技术,找鸿翔’听说过。”

    “这个学校在我们区域到处都有分校,学生没有十万也有八万。”农经理说“干嘛非得盯着正规高校。跟您这么说,这类学校学生的潜力不比北大,清华差。我是说购买力啊!”

    农经理这番话把朱子顺说乐了。确实,当初设计方案时,只考虑到正规高等院校,确实没有将如今新兴的林林总总民办,企办学校包括在内。

    “您要是不相信,派销司的人来看一看。”农经理心情很急迫,说“不把我们分公司列在首批名单中,是一个大失误。”

    当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似乎是歪打正着。农经理是个市场嗅觉灵敏的老业务,他的这个提议确实值得考虑。甚至一试。

    朱子顺想了想,把去北京的行程改了,答应农经理,他这就顺道去中原公司,实地了解一下。

    农经理把朱子顺约到了鲁豫交界的一座小城市。他说,这里不亚于大都市新建的大学城,让朱子顺一定要感受一下,开开眼。

    从济南乘坐大巴三个多小时,朱子顺在暮色中抵达了这座不太出名的三线城市。

    农经理在长途车站出站口迎接的朱子顺,他接过朱子顺的提包,便急不可待的说:“朱总你来的太好了,眼见为实。看看我是不是说了大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