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仪四年,夏五月。
五月上旬就有两桩佳节相候,端午游乐之兴即在眼前,休憩三四日后,不消几日就又到了皇后娘娘千秋。照旧例天子敕令天下十三州咸令宴乐,休三日,准允坊市彻夜不休。
卓枝将一摞摞文书锁紧箱笼,锁住门扇。京畿之地的鱼鳞图册已经修成,只待大昭一十三道齐齐交上图册即可统计完毕。
自入职以来,王主薄连带着她一并被户部借调。这一借就是大半年,核查土地比她想象的更要麻烦,诸如不少佃农名下的土地皆是挂靠在当地豪强名下,由于毗邻京畿,更有不少地是挂在皇亲国戚名下。好处便可免去税负。但长久以来,户部增税,百姓被迫献田于豪强,则失田;户部减税,豪强有利可图,更是借挂靠之事连蒙带恐吓,百姓失田越快。
百姓失地,国家失税,长此以往两厢皆穷,问题险峻。
奔波劳累大半年,待她回到吏部,上任承议郎为孝敬老母上书申请回乡,她顺位升了职,如今算是个正六品承议郎。同僚夸她有几分做官的运气,毕竟大昭官职三年一考,她不过入职半年而已。
眼下正是地方官员三年一任赴京评考的时候,她随王主薄回吏部交接文书。卓枝立在庭中,错眼望见了某个熟人。就是从前在左春坊对她吹胡子瞪眼的那位,观他身着绯袍,应是个五品。她看了一眼,快步离开,生怕又遇到一通说教。
明日即是五月初二,逢重五节放假三日。节前事多繁杂,历经小半月,昨日傍晚她终于自关南回来,手边尚有许多竭需整理分明的文书,卓枝将尚且存疑的文书副本放进箧中,一并带走,才折身打算回宫,却见松风早已等在门前。
今朝倒也奇了,他没穿那套五品的绣草连花蓝袍,反是穿了件蓝底素袍,他行礼:“小侯爷,”他指了指巷侧的马车,引路走着:“郎君也是才到,原想着您还要一阵呢,没想到正正好。”
松风欲接过那只箧匣,却见卓枝那一袭绿袍愈发飞扬,她摆摆手:“不必,”她抱着匣慢悠悠走到清油顶的马车前,抬手敲了敲车壁,说:“郎君,也是去光德坊吗?在下同路,载人一程吧。”
一只骨节分明的手挑开素色幔帐,露出那张熟悉的清俊面容,燕同修长的手指点一点匣子,宽阔浅绯大袖随之摆动。他眼中蕴着笑意,却很配合,他颔首正色道:“我此行去光德坊,是为接夫人同游金市。阁下携公文出行,恐怕又是为了公事?”
言下之意,分明是不满她将公务带回去。
卓枝抬袖藏了藏那只匣,反握住那郎君的手,踩着矮凳踏上马车,她忍着笑:“即是同路,那就先回去再说。公务繁忙,依我看,仁兄也不要和夫人出门玩了。”
对此,清俊郎君不置可否,只是手腕略一用力,瞬时将她拽进怀里,就在幔帐垂落的前一瞬,依稀可见两色长袍交叠,松风收起箧匣,赶忙垂下眼睛,方才卓小侯爷好似坐在天子膝上。帐幔紧闭,锁住一室融融春光。
松风上前收起匣子,清油马车碌碌前行,他悠闲骑马随着其后。
仲夏时节,甫一迈入光德坊,坊内遮天蔽日的梧桐树瞬时带来阵阵凉荫,松风搭手一望,依稀可见清和堂里新栽的那几架粉雾如云,枝叶葳蕤的水晶蔷薇。
那几架蔷薇,还是三年前栽植的,经过这些年长势良好。今年雨水颇多,上京城比往年凉快许多,是已寻常年头业已凋零的蔷薇,此时还团团烂漫盛放,花开满架。
“卓枝”仍住在清和堂,偶尔也会有意外来客到访。
天子降临,无论到哪里都很麻烦。寿春县主令人将簌藻斋,以及平湖分出一半,使这三处自成一体,与建宁侯府有所区分。他们直接从清和堂这厢的门直入,不惊动任何人。
清和堂还是旧时模样,静谧无人,只是几架蔷薇开得热闹非凡,窗扇半掩,蔷薇花瓣悠悠飘落,不多时梅花小几半处皆堆满了深粉花瓣。燕同端坐于罗汉榻之上,只听白玉屏后,卓枝不解问:“明日还有大朝议,怎么今日出宫了?”她一面说,一面解开襟扣,缓缓褪下深绿官袍。
专注更衣的卓枝并没注意到,那扇白玉屏风莹润透光。依稀可见美人身影,并不分明,添了几分朦胧之色,更惹人心悸。忽而响起脚步声,可不消片刻声响渐息,又听那道清琅的声音说:“今夜开金市,可乘画舫沿湖观灯。”
仲夏就是晚风也是熏人欲醉的,卓枝索性挑了件清爽的衫裙,雪青花罗衫配素色连枝凤鸟暗花纱襦裙。她反手系着素抹系带,是背后丝丝交错的款式,用了好半晌功夫,她心中疑惑问:“明日也可以游玩,届时不也开金市吗?”
燕同却没有回答。
她不甚在意,专注整理衣衫。
五月上旬就有两桩佳节相候,端午游乐之兴即在眼前,休憩三四日后,不消几日就又到了皇后娘娘千秋。照旧例天子敕令天下十三州咸令宴乐,休三日,准允坊市彻夜不休。
卓枝将一摞摞文书锁紧箱笼,锁住门扇。京畿之地的鱼鳞图册已经修成,只待大昭一十三道齐齐交上图册即可统计完毕。
自入职以来,王主薄连带着她一并被户部借调。这一借就是大半年,核查土地比她想象的更要麻烦,诸如不少佃农名下的土地皆是挂靠在当地豪强名下,由于毗邻京畿,更有不少地是挂在皇亲国戚名下。好处便可免去税负。但长久以来,户部增税,百姓被迫献田于豪强,则失田;户部减税,豪强有利可图,更是借挂靠之事连蒙带恐吓,百姓失田越快。
百姓失地,国家失税,长此以往两厢皆穷,问题险峻。
奔波劳累大半年,待她回到吏部,上任承议郎为孝敬老母上书申请回乡,她顺位升了职,如今算是个正六品承议郎。同僚夸她有几分做官的运气,毕竟大昭官职三年一考,她不过入职半年而已。
眼下正是地方官员三年一任赴京评考的时候,她随王主薄回吏部交接文书。卓枝立在庭中,错眼望见了某个熟人。就是从前在左春坊对她吹胡子瞪眼的那位,观他身着绯袍,应是个五品。她看了一眼,快步离开,生怕又遇到一通说教。
明日即是五月初二,逢重五节放假三日。节前事多繁杂,历经小半月,昨日傍晚她终于自关南回来,手边尚有许多竭需整理分明的文书,卓枝将尚且存疑的文书副本放进箧中,一并带走,才折身打算回宫,却见松风早已等在门前。
今朝倒也奇了,他没穿那套五品的绣草连花蓝袍,反是穿了件蓝底素袍,他行礼:“小侯爷,”他指了指巷侧的马车,引路走着:“郎君也是才到,原想着您还要一阵呢,没想到正正好。”
松风欲接过那只箧匣,却见卓枝那一袭绿袍愈发飞扬,她摆摆手:“不必,”她抱着匣慢悠悠走到清油顶的马车前,抬手敲了敲车壁,说:“郎君,也是去光德坊吗?在下同路,载人一程吧。”
一只骨节分明的手挑开素色幔帐,露出那张熟悉的清俊面容,燕同修长的手指点一点匣子,宽阔浅绯大袖随之摆动。他眼中蕴着笑意,却很配合,他颔首正色道:“我此行去光德坊,是为接夫人同游金市。阁下携公文出行,恐怕又是为了公事?”
言下之意,分明是不满她将公务带回去。
卓枝抬袖藏了藏那只匣,反握住那郎君的手,踩着矮凳踏上马车,她忍着笑:“即是同路,那就先回去再说。公务繁忙,依我看,仁兄也不要和夫人出门玩了。”
对此,清俊郎君不置可否,只是手腕略一用力,瞬时将她拽进怀里,就在幔帐垂落的前一瞬,依稀可见两色长袍交叠,松风收起箧匣,赶忙垂下眼睛,方才卓小侯爷好似坐在天子膝上。帐幔紧闭,锁住一室融融春光。
松风上前收起匣子,清油马车碌碌前行,他悠闲骑马随着其后。
仲夏时节,甫一迈入光德坊,坊内遮天蔽日的梧桐树瞬时带来阵阵凉荫,松风搭手一望,依稀可见清和堂里新栽的那几架粉雾如云,枝叶葳蕤的水晶蔷薇。
那几架蔷薇,还是三年前栽植的,经过这些年长势良好。今年雨水颇多,上京城比往年凉快许多,是已寻常年头业已凋零的蔷薇,此时还团团烂漫盛放,花开满架。
“卓枝”仍住在清和堂,偶尔也会有意外来客到访。
天子降临,无论到哪里都很麻烦。寿春县主令人将簌藻斋,以及平湖分出一半,使这三处自成一体,与建宁侯府有所区分。他们直接从清和堂这厢的门直入,不惊动任何人。
清和堂还是旧时模样,静谧无人,只是几架蔷薇开得热闹非凡,窗扇半掩,蔷薇花瓣悠悠飘落,不多时梅花小几半处皆堆满了深粉花瓣。燕同端坐于罗汉榻之上,只听白玉屏后,卓枝不解问:“明日还有大朝议,怎么今日出宫了?”她一面说,一面解开襟扣,缓缓褪下深绿官袍。
专注更衣的卓枝并没注意到,那扇白玉屏风莹润透光。依稀可见美人身影,并不分明,添了几分朦胧之色,更惹人心悸。忽而响起脚步声,可不消片刻声响渐息,又听那道清琅的声音说:“今夜开金市,可乘画舫沿湖观灯。”
仲夏就是晚风也是熏人欲醉的,卓枝索性挑了件清爽的衫裙,雪青花罗衫配素色连枝凤鸟暗花纱襦裙。她反手系着素抹系带,是背后丝丝交错的款式,用了好半晌功夫,她心中疑惑问:“明日也可以游玩,届时不也开金市吗?”
燕同却没有回答。
她不甚在意,专注整理衣衫。